通過對前段時間高三復習的研究,市教育局普通教研室數學教研員莊志剛就專題復習和課堂教學兩方面為學生和老師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專題復習要兼顧全面,課堂教學要找準定位。
在專題復習方面,莊老師總結出五大原則。一是鞏固性原則,學生應對易忘(如簡易邏輯、平面向量、線性規劃、排列組合、概率統計等)或易錯(如運算化簡、三角變換以及有關的基本技能、解題的規范性等)知識進行專題復習,以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二是針對性原則,學生應針對教材實際和各自實際,針對高考要求來選擇習題。三是全面性原則,即學生應注重對知識、方法、技能的全面掌握。四是綜合性原則,即學生要注意知識之間和數學方法之間的聯系,特別要重視數學方法之間的聯系。五是發展性原則,即學生要在復習過程中,注重知識、技能和方法不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質的飛躍,知識要有發展和延伸,技能要熟練,方法要系統。此外,莊老師提醒考生注意,認真審題是獲得高分的關鍵,以全市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試為例,第8題和20題均為應用題,但是正確率都很低,前者文科的正確率只有22.37%,理科為22.36%,后者滿分20分的題目最后學生平均分只有2分,由此可見認真審題的重要性。還有,近幾年高考的視圖題越來越多,這也要求考試解題之前,先要正確理解題目。
針對目前的課堂教學,莊志剛也為老師提出兩項原則。一是定位要準,教師要注重通性通法的教學,以不變應萬變,給學生定位要準,復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選題定位要準,題目要有明顯的層次,杜絕偏題、怪題的出現。并且,分析近幾年高考,中低檔題目的比例占到80%左右,加上高考復習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因此這階段的高考復習不宜過分拓展。二是強化能力訓練,本階段復習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其中要培養運算化簡能力,學生要培養數字運算、符號運算、代數式運算以及估算能力,使做題時能夠達到熟、快、準;還要培養應用能力,即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邏輯推理能力,市區學生在這方面是個弱項,但又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所以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練習。他還提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控制教學進度和難度,由于各學校之間、同一學校的不同班級之間、不同學生之間都存在著差異性,因此目前的復習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前段復習中暴露出的問題制定教學計劃,不要過分追求速度和難度,要使學生對知識、方法的掌握做到“雁過拔毛”,而不是“過眼煙云”,要善于從舊題和容易題中提煉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搞好專題復習。本報記者劉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