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記者近日從黃海水產研究所了解到,可供人工養殖的舌頭魚苗已研制成功,目前已經開始小規模養殖,預計年底有口福的市民就可以享用“人工舌頭魚”的美味了。
舌頭魚素以味美肉嫩深受人們喜愛,但市面上主要以野生為主,而且個頭小,活魚少。據了解,此次培育出來的舌頭魚苗品種為半滑舌鰨,屬近海底層大型名貴經濟魚類,最大的體長可達800毫米以上。
據黃海水產研究所柳學周介紹,他們培育的魚苗對水溫和鹽度要求不苛刻,適應力強,既能工廠化養殖,又能池塘養殖,成本低、成活率高;更難得的是它的生長速度非常快,一尾舌頭魚一年就能長到8兩到1斤,這樣的魚在市面上可以賣到每公斤兩百多元,具有可觀的經濟價值,非常適合人工養殖。(張文于重榕)
試驗過程難度高
柳學周對記者說,他們從九十年代初期就開始試驗“造”魚,并被列入“863計劃”。一開始魚的產量還不足千尾,現在卻已達到百萬尾。為這,他們攻克了四道難關。首先是親魚的馴化,茫茫大海中,為配種找到合適的“爸爸”“媽媽”實屬不易;而“爸爸”的精液少,又增加了幼苗培育的難度;因為半滑舌鰨涉食習性獨特,喜歡貼著海底進食,所以改變這一習性又成為另一道難關;為了實現人工養殖,將它們的食物從“野食”轉化成人工飼料,又著實讓研究人員費了番腦筋。但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些難關我們都攻克了,研制出來的魚苗已經在多個地方進行養殖,最快年底就可以上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