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401醫院骨二科韓鴻
毛毛是我十二歲的兒子的名字,貓咪是我丈夫去年“五一”節撿回來的一只貓,剛出生不久的樣子,走路還不太穩呢,瘦得皮包骨頭,后腿上有一個傷口,流著膿,時不時用自己的舌頭舔舔傷口,因為瘦,顯得過大的眼睛正沖著我們有氣無力地叫著。毛毛一見便說小貓太可憐了,要養著它。
那時正值“非典”,報紙上說了,貓狗等動物可傳播非典,我一聽連忙說不行,貓的基礎體溫38℃,最適合非典病毒存活,而且我是嚴格區分無菌區和污染區的。兒子哀求說,小貓多可憐,媽媽你是護士,也應該救救小動物的,要扔也應該給它治好了傷再扔。孩子的這片愛心我挺感動。于是我給貓咪腿上消毒抹藥,它的傷很快好了,個頭很快長大了,一直養到了現在。
后來毛毛得意地說媽媽中了我的緩兵之計了,的確,越養越有感情了,我也舍不得扔了。毛毛對貓咪更是喜愛,肉寧肯自己不吃也給貓咪吃。記得毛毛兩歲多時,給他買了兩只小鴨,竟被他故意用門擠死了,丈夫說人之初性本惡,愛心需要教化和培養。養貓倒是培養了毛毛的愛心,還培養了他的觀察力,寫的作文《貓咪》一看就是用心觀察的,光睡姿就描寫了七八種。毛毛給貓咪拍了許多數碼照片,各個時期的、各種姿勢的,還設計了幽默的造型,貓咪抱著電話的照片題目叫給兄弟打電話,貓咪拿著筆的那幅題目叫簽訂單。毛毛把貓咪的照片發到攝影網站上,點擊率還挺高呢。
毛毛和貓咪遇到了新問題,我們要搬家,我說,貓咪把原來的家具撓壞了,剛裝修的房子不能養貓了,毛毛堅持要養,我也很矛盾。最后我們達成協議,把貓養在煤屋子里。朋友跟毛毛說,煤屋子沒法養貓,別養算了,他拉著長腔回答,只要媽媽同意把貓咪搬過去就行,然后再從長計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