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李萱娜)在14日閉幕的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12日閉幕的全國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始終是代表們關注的焦點。東北三省的環保局局長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應該走一條“環保”新路。
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環保局局長在“兩會”期間舉行的環保系統廳局級會議上說,環境保護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基礎。東北三省應該擺脫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走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東北三省被稱為“新中國工業搖籃”,生產著全國2/5的原油,1/4的汽車產量、1/3的造船產值、1/8的鋼鐵供給,還有相當大一部分的重型裝備制造業。在為中國工業化進程提供動力的時候,東北三省產生了大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大氣和水也遭到了嚴重污染。為了推動老工業基地走上一條綠色的復興之路,東北三省進行了不同的探索。
工業比重最大的遼寧省在2002年5月開展了循環經濟試點。循環經濟是指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廢氣物高效回收為主要特征的生態經濟體系。遼寧省環保局局長杜秋根說,在企業內部循環和生態工業園區循環方面,遼寧取得了顯著成績。600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的350家已經進行了清潔生產改造,降低了原材料、能源消耗和排污強度。中國最大的煉鋼企業之一鞍鋼的工業用水的回收利用率達到91%,含熱能的氣體和廢渣都達到了零排放。空氣污染曾十分嚴重的沈陽在680多家工業企業搬遷到新工業區之后,即使在煤煙污染程度最重的冬季,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也達到了3/4。
在遼寧采用循環經濟戰略的同時,吉林和黑龍江分別在2000年和2001年宣布建設“生態省”。“吉林和黑龍江有著相對豐富的自然資源。黑土地、大草原、大森林和濕地為我們更新工業結構提供了新思路,”黑龍江省環保局長李維祥、吉林省環保局長王立英說。據介紹,黑龍江正在開發生態農業、畜牧業、生態旅游等行業。吉林則提出了建設生態型綠色農產品加工基地、現代中藥和生物制藥基地、光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盡管具體戰略有所不同,東三省的環保局長都認為,避免振興過程中的新項目產生新污染是走一條新興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所在。他們說,2003年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法》為環保部門提供了“尚方寶劍”。《環評法》規定,新項目必須首先經由環保部門對其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不符合環境要求的項目,環保部門可以立刻“槍斃”。
李維祥不久前“槍斃”了一個在哈爾濱市新確立的水源附近建設“冰雪度假村”的項目。盡管項目投資額達9億美元,能帶動相當的就業,他還是“不為所動”。“‘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走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統一的和諧之路。在這條路上,環保部門要當好‘看門人’。”李維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