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3月16日電(記者 董振國)
受天氣和市場因素影響,山東去年棉花質量有所下降,導致棉花加工企業產品質量下降,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據山東省棉麻公司副總經理張共偉介紹,由于去年山東降雨較多,棉花收購中超水現象較為突出。與往年相比,棉花含水量約高出3%――5%。同時,由于去年棉花供應緊張,價格高漲,收購企業搶購現象較為嚴重,尤其是一些小的民營棉花加工企業,為搶奪棉花資源,收購不分等級、軋花不分級等現象較為突出。總的來看,去年山東棉花收購中超水、超雜問題較多。張共偉說,原棉收購質量差,使得軋花質量也下降。同樣收購二級棉花,由于超水,本來能軋出二級皮棉,卻只能軋出三、四級棉,這樣棉花紡織企業只能紡3240支的紗。
據山東一些農業專家分析,當前國產棉花質量下降,也與生產環節有很大關系。一是棉花品種多而亂雜、生產規模小造成棉花品質一致性、穩定性差。一些棉種經營單位由于受利益的驅使盲目引種,造成品種多亂雜;一些地方提純復壯工作跟不上,優良品種種性退化;再加上棉農生產規模小,又缺乏統一規劃和引導,一戶一種,甚至一戶幾種,有些農戶種的既有常規棉,又有抗蟲棉、雜交棉等,造成品種多而亂又不成規模,同一品種原棉批量小,同一地塊不同戶間,甚至同一戶不同地塊間原棉纖維、色澤、整齊度、品級不一,致使棉農植棉效益受到很大影響。同時,棉農的收獲習慣對棉花質量也有很大影響。一些棉農習慣于揪桃回家,閑時再剝曬;還有一些棉農實施一年兩熟或多熟種植模式,但其配套栽培技術應用不夠規范,生育后期出現晚熟,為了及早騰茬種麥,將棉株連根拔掉,堆垛晾曬,這樣棉纖維不能充分成熟,原棉纖維成熟度主體集中在1.4至1.5之間,1.6以上的較少,成熟度小于1.0的百分率較高。由于原棉成熟度差,整齊度低,成紗中棉結普遍較高,嚴重影響棉紗級別。
紡織企業也感覺國產棉花質量有所下降。據山東亞光紡織集團介紹,這個企業主要用進口棉,進口棉用量占總用量的60%,國產棉主要是在當地收購,但質量不是太好,尤其是年前收購時,棉農晾曬不夠,濕度較大,一些小商販看到價高有利可圖,摻雜使假的現象比較嚴重,由于當時企業用量大,棉源緊張,只能放松標準,不放松就收不到,你不收,外地有來收的。感覺市場有點亂。
據山東一些棉紡企業反映,一些收購企業在收購、加工環節管理不嚴,造成人為混等混級,三絲多、軋工差、短絨率高、細度不勻率增大,黃白色差、包間質差比較嚴重。一些軋花廠從自身利益出發,故意增加短絨含量,給紡紗帶來極大困難,紗線中的常發性疵點成倍增加。企業反映,國產棉花質量主要表現在纖維支數偏粗、斷裂比強度偏低、成熟度不高。由于沒有好的紗,紡織產品的競爭力要受到影響,降低了企業的出口創匯能力。(完)
責任編輯 史兆強
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