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范圍的汽車工業調整重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已成為國際汽車產業投資的熱點地區和新興汽車消費市場,中國的汽車工業正處于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期。正因如此,在2003年最后的4個月里,山東省政府連續下發了4個發展汽車產業的文件,根據規劃,到2010年,山東省8個整車生產區和8個零部件生產基地的投資總計達800
億元……
山東省為何要發展汽車產業
山東省汽車工業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目前已形成包括轎車、重中輕型載貨汽車、改裝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摩托車、農用運輸車等門類比較齊全的汽車工業生產體系。截止2002年底,全省共有汽車工業生產企業近300家(其中整車企業11家,改裝車企業53家,摩托車企業18家,農用車企業21家,規模以上的發動機及主要零部件企業近200家),全行業總資產450億元。
2002年全省共生產汽車整車18萬輛、改裝汽車5萬輛、摩托車78萬輛、農用車188萬輛,完成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8%。實現銷售收入600億元(其中汽車340億元、零部件110億元、摩托車30億元、農用車120億元),利稅40億元(其中利潤22億元)。全行業銷售收入列上海、吉林、湖北之后,居第4位;除農用車,排在重慶、江蘇、廣東、遼寧之后,居全國第8位。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山東省汽車工業已形成了較好的基礎和優勢:
1.重型汽車具有較強競爭能力。重汽集團主要生產15噸以上斯太爾重型汽車,具備年產3萬輛的能力,2002年生產13047輛,占國內重型車市場的5.07%(其中15噸以上重型車占40%,20噸以上大噸位產品占80%);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重型車產量達到7萬輛,占國內重型車市場的23%。兩企業已成為我國重型載貨車生產骨干企業。
2.輕型汽車發展潛力大。目前,山東省擁有輕型汽車生產企業5家,分別是北汽福田諸城車輛廠、淄博汽車廠、煙臺汽車廠、山東凱馬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和榮成華泰汽車有限公司。2002年共生產輕型載貨汽車9.8萬輛,占全國的18%。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到2005年四輪農用車與輕型汽車標準并軌,屆時山東省部分四輪農用車生產能力將轉移到輕型貨車上來,使輕型載貨汽車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成為全國輕型載貨車主要生產省。
3.轎車生產開始起步。上海通用東岳汽車有限公司2003年開始批量生產賽歐轎車,當年計劃生產3.4萬輛;頤中汽車與一汽集團達成托管合作協議,獲得廂式貨車和兩廂轎車4個型號產品生產權,具備年產3萬輛的能力;山東黑豹開發的電動汽車低能耗,無污染,有一定發展潛力。
4.改裝車具有相對優勢。山東省改裝車產量居全國第3位,產品包括集裝箱運輸車、冷藏保溫車、罐式車、自卸車、特種車及半掛車等數百個品種(其中冷藏保溫車、自卸車、軍車等專用車和特種車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一汽山東汽車改裝廠、重汽集團青島專用汽車廠、青島特種汽車集團公司、齊魯考格爾集團有限公司、濟南紅旗考格爾汽車有限公司、山東東岳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中通客車公司、泰安特種車廠等企業的產品產量占全省的44.5%。
5.發動機技術水平較高。濰坊柴油機廠生產的斯太爾發動機,已達到歐Ⅱ排放標準,技術水平處國內領先地位,其240—420馬力斯太爾發動機年生產能力5萬臺,2002年生產45214臺,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5%;山東省與韓國大宇合資建設的山東大宇發動機公司,已經具備年產30萬臺(套)1.3—1.6升轎車發動機的生產能力,產品技術和制造工藝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為轎車生產提供先進的發動機支持。
6.部分汽車零部件市場占有率較高。山東省汽車零部件產品中,產量居全國首位的有21個,居第二位的有5個,居第三位的有5個,居第四位的有4個,居第五位的有5個(其中曲軸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氣門37%,剎車片26%,活塞24%,連桿21%)。
但是,山東省汽車工業也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缺乏統一規劃,生產集中度低,技術開發能力弱,零部件配套能力不強,企業改革重組進展緩慢。
汽車對于地區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據測算,到2005年山東省汽車產量將達到80萬輛,需要鋼材360萬噸、鋁7萬噸、塑料10萬噸、玻璃300萬平方米、輪胎1200萬條、橡膠配件4萬噸、油漆4萬噸,需要機械裝備和配套電子元器件價值均在20億元以上,總價值700億元以上。按60%省內配套,可拉動全省相關工業增加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按50%的產品省內銷售,可拉動維修、保險、基礎設施建設等下游產業增加收入1500億元以上。
汽車工業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九五”以來,我國每年在汽車生產和使用環節征收的各項稅費在1200億元以上,已經成為我國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發展汽車工業能夠顯著增加社會就業。目前,我國汽車工業及其相關產業就業人數之比為1∶10左右。據預測,到2005年,山東省汽車工業提供的直接就業崗位將由目前的20多萬人,提高到30萬人,2010年突破50萬人;至于間接帶來的社會就業,2005年將超過200萬人,2010年將超過300萬人。
汽車原材料工業:構建八大主產區
考慮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山東省發展汽車工業的緊迫感日益強烈——從2003年的最后4個月里,山東省政府和省經貿委先后4次發文,對全省的汽車產業進行了詳細的規劃和布局。
根據業已出臺的汽車工業發展規劃,山東省給汽車原材料工業制定了這樣的目標:
一、產品目標。到2005年,各種汽車原材料生產能力分別達到:鋼材270萬噸(其中薄板100萬噸,優質軸承鋼和齒輪鋼50萬噸,彈簧鋼20萬噸,中寬帶鋼100萬噸),粉末冶金16萬噸,汽車用鋁15萬噸,汽車塑料件10萬噸,汽車玻璃500萬平方米,子午線輪胎2000萬條,橡膠件5萬噸,汽車涂料6萬噸,機織布、無紡布、皮革等汽車內飾材料品種豐富,性能提高;鋼材占省內市場需求的75%,其它產品在滿足省內需求的同時,部分供應省外和國外市場。到2010年,各種汽車原材料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品種更加齊全,質量顯著提高,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汽車原材料生產供應基地。
二、技術結構目標。到2005年,鋼材、鋁、玻璃、橡膠每個領域建成2-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塑料、涂料、內飾材料每個領域建成1家行業技術中心,具備一定的汽車原材料自主開發能力。到2010年,企業和行業技術中心研發能力大幅提高,具有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能力,產品技術水平適應國內、國際高檔汽車生產要求。
三、組織結構目標。到2005年,形成鋼材以濟南、萊蕪、青島為主,粉末冶金以萊蕪為主,鋁以淄博、煙臺、聊城為主,塑料件以濟南、青島、濰坊為主,玻璃以淄博、威海為主,輪胎以青島、威海為主,橡膠件以濟南、青島為主,涂料以煙臺、濰坊、聊城為主,皮革以煙臺、濰坊、淄博為主,機織布、無紡布以濰坊、威海為主的8大汽車原材料主產區,生產集中度達到80%以上。每個領域培育2-3家重點企業,全省形成15—20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汽車原材料骨干企業。到2010年,8大汽車原材料主產區優勢更加突出,龍頭骨干企業的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
規劃背后的系列工程
山東省經貿委有關官員向記者表示,山東省的汽車產業規劃其實是一個系列工程,背后還包含著投融資體制的改革、國有企業的改革以及民營企業的發展等諸多問題。
目前,在山東省的汽車產業中,國有企業的比重還比較高,約占48%。國有股一股獨大,企業機制不活、包袱沉重、競爭力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必須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才能真正提高企業和產業競爭力。國有股減持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國有資產運營效率和效益、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舉措,對于山東汽車原材料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規劃,到2010年,山東省8個整車生產區和8個零部件生產基地的投資達600億元,同時扶持相關配套工業發展投入200億元。這些資金將主要通過3個渠道籌集:一是利用銀行貸款。在目前的投資體制下,銀行貸款仍將占有一定的比重;二是通過股市融資,目前,承擔汽車原材料生產任務的企業,多數都是有一定技術、市場和規模優勢的企業,有的在全國同行業居領先地位,有條件爭取發行股票融資;三是通過社會融資,主要是通過國有股減持優化投資主體結構,引入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實力更強的投資主體,充分調動和使用社會資源參與汽車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而后兩種方式將成為越來越主要的籌資方式。
據悉,山東省將按照以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投入。此外,還將以企業改制為切入點,選擇一批國有企業,將國有資產面向全社會轉讓,吸引國內外大企業集團參與汽車工業建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帶動民間資金和外資的投入;以出讓的國有資產出讓金為資本,建立汽車工業發展專項資金,每年用于對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技術改造項目貼息、擔保和科技創新項目補助,引導企業加大自主投入;選擇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向社會和外商推介,以銀企聯手、銀團貸款的方式,積極利用銀行貸款投資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行股票、債券,或與上市公司兼并重組直接融資。加大國際融資力度,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吸引國外大公司大集團與省內企業合資合作,提高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
來源:中國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