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軋住一只腳
“碰瓷”,一種古老的詐騙術,最初是指一些人在出售瓷器時暗做手腳,致使路過的人一碰就碎或者沒碰就碎,然后借以敲詐。現在,這種詐騙術瞄準了司機,詐騙者往往故意制造小車禍自殘以訛詐錢財,由于更多的人愿意花錢消災,這種詐騙方式在城市中開始頻繁出現。日前,北京東城警方就打掉了一個5人“碰瓷”團伙。
今年3月3日下午5點,北京市民施女士開車到商務印書館附近接孩子時,將車停在便道上。孩子上車后,施女士剛一起步,一個年輕男子突然倒在車的右前方,躺在地上抱著右腳痛苦地叫喊著。施女士急忙下車查看,此時邊上有圍觀者喊了一聲:“別跟他私了,報警吧!”施女士隨后報警,交警趕到后認定施女士應負全責,施女士連忙把傷者送到協和醫院治療。
“一直有一個東北的小伙子跟著我們。”施女士說,這個“好心”的旁觀者一直跟到了醫院。在醫院內,醫生診斷傷者沒有骨折,只是腳面有些紅腫后,那名東北男子幫著傷者一起向施女士提出要3000元的“索賠”,雙方最終以600元成交,另外施女士還支付了對方380元的醫藥費。
收到錢后,傷者為了打消施女士的疑慮還主動寫了一紙“協議”,聲明“此事一次性了斷”。當施女士回到現場時,有圍觀者悄聲提醒施女士:“這地方發生過好幾起這樣的事了,他們是‘碰瓷’的,你趕緊報警吧。”
施女士也早已感覺到這個車禍有些古怪,她再次報警。這次,她找到了刑警。
事主被撞十余次
北京東城公安分局刑偵支隊5隊偵查員接到報案后,立即按照那張“協議”展開調查。“協議”上“受害人”的名字是苗克剛,偵查員按照這個名字調取全市交管部門事故處理檔案,發現這個名字竟然出現在近期10余起輕微交通事故的處理檔案中,事故發生地點分布在朝陽、豐臺、海淀等多個城區。而每次都是由于司機輕微違反交通規則,雙方經交管部門調解后解決。
警方據此懷疑苗克剛等人是以制造交通事故為由敲詐錢財。
據施女士回憶,苗克剛年齡約在20歲左右,身材不高,河南口音,而那個東北人也是小個子,戴一副眼鏡。警方經過大量偵查工作后發現,苗克剛和幾名外地男子住在朝陽區小紅門附近。為了取得更多的證據,偵查員秘密跟蹤了他們近一周,并拍攝了他們的幾起“碰瓷”經過。
今年3月15日,警方決定收網。
小飯館內一窩端
3月15日上午8時,東城公安分局刑偵支隊5隊隊長仇文生最后一次播放了5名犯罪嫌疑人的錄像,讓參加行動的偵查員認清他們的面部特征。仇文生將嫌疑人的面部特寫逐一定格,向大家介紹,這個團伙的“老大”是一個光頭、高個子的年輕人,頭上戴一頂棒球帽,成員包括苗克剛、“黃毛”、“雞西”等人。這伙人并不住在一起,而是每天上午10點左右分別從家里出來到姚家村的一個小飯館吃早點,然后裝作不認識的樣子分散出村。
一名曾經在2003年11月被這個團伙敲詐過的司機,愿意與警方合作,出面當場指認。
當日上午9時,記者跟隨民警們分頭進入姚家村,一直蹲守到中午12時許,4名嫌疑人終于出現。看到他們3人在飯店落座,一人走出買煙后,警方準備行動。
仇文生揮了一下手,兩名偵查員立即撲向飯館門口一名穿黃色上衣的男子,其他偵查員沖進飯館喊道:“別動!警察!”記者看見正對大門坐著的正是“光頭”。幾名嫌疑人轉身想跑,被分別制服。此時一男子突然探頭進來,與偵查員打了個照面。“他也是!”門口的司機一聲大喊,這名嫌疑人隨即被偵查員漂亮地摔倒在地。
“碰瓷”騙了數萬元
在突審中,幾名嫌疑人交代,5人中苗克剛主要“扮演”受害者。他們往往選擇繁華地段,趁一些司機拐彎、并線速度較慢并有駛入非機動車道等輕微違章情節時將腳伸入后車輪,再裝作受傷,其他同伙則趁機上前敲詐錢財。
目前警方已經核實了16起敲詐案件,每起案件金額均在1500元以上,總額達數萬元。其中一起案件中,他們一次性就從一名浙江人手中敲詐了1萬元。
內幕
一名騙子曾被軋斷腳
警方發現,這些騙子的操作非常熟練,幾乎每次作案都要經過交管部門判定對方負主要或全部責任后再避開警察敲詐,為了逼真,他們經常要求事主與其一起到醫院復查。他們還交代,還有一些未經交管部門處理的事故,由于肇事司機自知違章在先,害怕被交管部門處理,主動“破財免災”。
記者隨后對5名嫌疑人進行了采訪。記者問起他們一般都選擇什么車下手時,他們稱,一般都選擇轎車,特別是私家車,“這樣的車重量輕,而且司機一般都怕事。”據了解,這伙人選擇伸腳的時機很有“講究”,不會被軋得太重。有時因為被軋得太輕,而不得不到醫院后趁上廁所的機會,由另一名同伙狠踹“受害者”被軋的腳,直到踹出傷來為止。而他們“老大”的右腳甚至已經“練”成了陳舊性骨折,據稱只要一碰就“腫得跟饅頭似的”。
但也有意外,他們說,有一次他們帶的一個“徒弟”因為“不懂事”,竟把腳伸進一輛農用運輸車下,被軋成骨折。還有一次,一名嫌疑人把腳伸到一輛夏利車輪子下,但對方卻裝作不知道揚長而去。
北京警方抓獲施苦肉計的“碰瓷”團伙。敲詐成功后,騙子一般會給司機簽一張一次了斷的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