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7日電(記者李民、郭威)又到一年升學考試沖刺階段,五花八門的校內外“提高班”“輔導班”“補習班”和家教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態勢。然而,部分拿著“外快”躋身高收入群體的教師,卻因其收入方式的隱蔽性成為稅收工作的難點,稅務部門指出,有必要加強對教師“工資外收入”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工作。
2002年,國家稅務總局將教師列入九類高收入人群,作為重點管理對象。據了解,一般中小學的數學、英語、物理等主課老師,在校外代課時每小時要向學生收取50元至100元,部分重點學校畢業班帶課的授課老師則大大高于此。有的老師同時教授幾個甚至十幾個學生,每次帶課都在兩小時左右,周末時一天少說也有兩三撥。音樂、美術、書法等的特殊輔導,收費更高。這樣下來,一些教師的工資外收入早已遠遠高于工資。而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2003年,海淀區教師在校外通過家教、代課、辦班、出外講課等取得的額外收入所繳納的稅款卻是少之又少。
北京市海淀區院校云集,教師數以萬計。而日前,記者在海淀區地方稅務局了解到,除部分正規辦班學校已代扣代繳了教師講課勞務費的個人所得稅外,今年一季度,僅有兩位某科技大學的教師主動向地稅局繳納了3200元的個人所得稅稅款。
稅務人員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教師對國家稅法不了解,也不知道如何辦理納稅手續;二、教師獲取工資外收入途徑隱蔽并多采用現金交易,稅務部門很難掌控;三、教師校外兼課大多對所在工作單位保密,稅務部門很難通過其單位摸查教師代課情況;四、部分教師明知故犯,偷漏稅款。
一位多年從事教育工作的王先生對記者說:“教師掙‘外快’要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很辛苦也很不容易,知識育人是好事,但得了‘外快’后,對該繳納的稅款還是要及時繳納。”
海淀地稅局副局長陸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應盡快通過法律手段,規范家教市場,健全國家信用體系,逐步取消現金交易。陸坤說,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自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的個人所得稅全員明細申報辦法,進一步改進和強化了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是對加大稅務部門監管力度的有力支持。但作為稅務管理部門,還要繼續做好對納稅人的宣傳和服務工作。2003年4月,海淀地稅局向轄區100位教師贈送了免費的稅務專用電子郵箱,根據需要,定期向教師發送有關納稅知識的電子郵件。同時,海淀地稅局網站也與北大、人大等高校校園網進行了鏈接,教師可通過網絡隨時了解與自己有關的納稅知識。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