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務人員收受、索要“紅包”、“回扣”的現象,已成為社會問題,大家對此深惡痛絕。近年來,山東省衛生部門采取多種措施,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取得一定效果。為推動這一工作的深入開展,從今日起,本報將推出“說紅包道回扣”系列報道,披露各種形形色色的收紅包、吃回扣現象,并請社會各界人
士為這一病癥查找“病因”,開出“良方”。如果您或您的身邊有這樣的故事,如果您對這一現象的產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您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好的意見或建議,請賜稿件。來信請寄:大眾日報政教采編中心 王洪亮 魏然 王凱;通信地址:濟南市濼源大街6號,郵政編碼:250014;電子信箱:weiran@mail.dzdaily.com.cn;聯系電話:0531—5193431 5193606 5193630。
一位同事崴了腳,在長達3個月的看病過程中,每次都能在醫院骨科專家門診那兒見到同一個小姑娘。“說她是病人吧,她從不找專家看病;說她是大夫,又不像,只圍著專家轉悠,有時幫著抄抄方,到底是干什么的?”同事對此很不解。“那是醫藥代表,推銷藥的”。經過“提醒”,同事以后再去醫院,才發現幾乎每個專家身邊都有一個甚至兩三個醫藥代表。“外科醫生拿紅包,內科醫生吃回扣”,這句業內行話現在要稍微改改了,因為藥品回扣作為醫療界灰色收入中最安全的一種,在部分醫生心中的地位已經超過了紅包。從對醫療結構正常經營秩序的沖擊程度來看,回扣也是現階段醫院管理者最頭痛的問題。
“第二份薪水”
“不同的醫院,給回扣有不同的講究,總的來說,有三關一定要過。”南方某藥廠的一位醫藥代表是記者的同學,在這一行摸爬滾打了七八年,深諳此中技巧,他說這是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首先拿下院長或分管院長,沒有他們點頭藥品根本進不了醫院;接下來和藥劑科主任套牢關系,可以讓藥房在一般情況下盡可能多地進自己的藥,畢竟現在替代產品太多了;最后就是搞定有處方權的大夫,尤其是各科的主要醫生。
“現在幾乎每種藥都有回扣,最少10%,大多數是20%。既然大夫開誰的藥都可以拿回扣,當然是貴的藥、回扣高的藥受歡迎了。”據某三甲醫院一位護士長介紹,一些大夫看門診時,抽屜里都有一個小本子,開了哪種藥、開了多少盒,隨時記錄,月底時到醫院藥房“對賬”。因為醫藥代表是按藥房藥單給每個醫生回扣,如果數目不對,醫生一定會找醫藥代表補上。“有的醫生算得準著呢!我就見過為了三五盒藥的回扣錢,醫生把醫藥代表都訓哭了。”還有的醫藥代表就坐在醫生對面,幫助醫生開方,隨時“累加”回扣錢,部分醫生自然難擋這種誘惑。這樣一來,每個月初就成了部分醫生的“第二個發薪日”,回扣自然也就成了“第二份薪水”,少則幾千,多則上萬。
“隱性回扣”更可怕
“其實現在的回扣已經不單是開藥提成這一種形式了,因為有的醫生求‘利’,有的醫生求的則是‘名’,回扣也要滿足多種需要。”一位外企的醫藥代表說,由于外國公司規定不準直接給醫生錢,贊助醫生參加學術研討會或出國考察,已經成為他們主要的給回扣方式。這位醫藥代表說,參加這種學術會議的都是國內同一領域的佼佼者,彼此建立聯系,為將來去外地講課或會診鋪好路,一來二去,醫生很快就能在業內出名。而且還能借出差出國之機旅游,形式遠比直接給錢隱蔽,可以說是多贏。
一位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曾給記者算過一筆賬,像他們這種醫院,稍有名氣的醫生一年怎么也有一兩次出省開會的機會,每次少則兩三天,多則五六天,在國內花費還少些,出國最少也得3萬元左右,有的醫生一年就出去過兩次,這就是6萬。此外,有“眼色”的醫藥代表會主動幫醫生解決汽車養路費、保險、汽油費等;節假日還會為他們打點好類似“海南五日游”等休閑消費。
一句話,只要保證用藥,件件事都能做到醫生心坎上。
查無實證奈我何
現在各大醫院迫于自身管理的需要和社會輿論的壓力,都為杜絕回扣立了規,嚴懲不貸。“但拿回扣是非常隱蔽的事情,只有醫藥代表和大夫兩個人私下交易,即使有懷疑也找不到真憑實據。”山東省立醫院紀委書記邵延彪說。
據了解,省立醫院曾多次接到匿名信舉報,說某藥廠給回扣,某醫生吃回扣。在該院2002年的一份查處報告上記者看到,一種56元一支的藥,某科室在三個月內就開了33000支,最多的一個月開了13000支,用量大于往常,而且有其他較便宜的替代品卻不用,院方認為有回扣嫌疑。“但是我們找不到舉報者,又不掌握確鑿證據,只能停藥了之”。邵書記說,每年省立醫院都要停掉10種左右有回扣嫌疑的藥。其他醫院也是如此。
醫院也是受害者
“一旦醫生沉迷在靠回扣賺錢上,那他的醫術和名聲也就完了”,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吳承遠說得好,醫生的職責貴在治病救人,怎么能為了區區利益,放著便宜有效的藥不用,去給病人開大藥方呢。回扣損害的不只是哪一個醫生的聲譽,更是整個醫療界的形象。
“醫院也是回扣的受害者”,邵延彪說,回扣不僅讓醫院難查處,給醫院的名聲帶來不好的影響,更攪亂了醫院的正常分配機制。“一般情況下醫院每月給醫生發5000元獎金應該不少了吧,但如果有回扣在,有的醫生一個月能拿1萬,他還怎么把獎金看在眼里,這樣一來醫院的激勵機制就顯得蒼白多了。”(完)(魏然
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