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1日電
今天的官方媒體新華網《民族復興的脊梁》為題,刊發了當代工人優秀代表許振超的事跡,并發起向許振超學習的號召。中央電視臺在今天晚間的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節目中也介紹了許振超的事跡。
據報道,許振超1950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文化大革命的狂風吹跑了許振超的讀書夢,
1968年,只上了1年半初中的他,當了工人。1974年進入青島港,當了碼頭工人。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他順應社會前進的潮流不斷發展自身。不僅沒有被時代淘汰,成為下崗職工,而且屢屢勇挑大梁。
報道說,許振超經歷了青島港由肩扛手抬的人力作業到現代化的橋吊作業的飛躍歷程,成功地跟上了當代產業技術飛速發展的步伐。這對一個文革時期畢業的初中生來說,困難可想而知。但他幾十年如一日,勤學不輟,刻苦鉆研,最終成為“行家里手”。他創造出了無論多大船,全部10小時以內完成作業的世界一流裝卸效率,連續刷新集裝箱單船裝卸作業效率的世界記錄。
官方媒體發表的評論中,號召廣大職工群眾學習許振超強烈的愛崗敬業精神,努力成為艱苦創業的模范。學習他具有強烈時代意義的學習精神,努力成為勤奮學習的模范。學習他困難面前不彎腰的實干精神,努力成為干事創業的模范。學習他趕超世界一流的豪邁志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