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和媒體的推波助瀾下,有關聯合國官員被薩達姆“糖衣炮彈”擊倒的傳聞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通過傳聞抹黑聯合國,并最終削弱聯合國在伊拉克政治進程中的作用,很可能是腐敗傳聞引爆者的動機之一。
國際先驅導報駐聯合國記者楊志望報道
日前,聯合國安理會經過近兩周的磋商,復信聯合國秘書長
安南,支持他就聯合國管理的伊拉克“石油換食品”計劃可能存在的腐敗和管理不善等問題展開調查,并呼吁各國為此提供合作。安理會的明確表態對近來備受腐敗傳聞困擾的安南來說猶如一陣及時雨,為他徹查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恢復聯合國的名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支持。
安南兒子卷入腐敗案?
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聯合國官員腐敗案始于今年1月底。當時,一家伊拉克報紙披露說,為換取國際社會支持,前總統薩達姆利用石油收入大肆賄賂外國政界和新聞界人士。該報還公布了一份據說是伊拉克戰爭結束后在伊石油部發現的受賄人名單。名單上共有來自46個國家的270人,包括前政府官員、議員和記者等。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辦公室負責人塞萬也名列其中。
此后,美國審計總署公布的一份報告稱,“石油換食品”計劃管理混亂,薩達姆通過走私石油獲利57億至100億美元,同時通過對石油出口和購買的人道主義物資收取10%的附加費獲取了40億美元,甚至利用該計劃進口了許多不是用于人道救援的商品。
緊接著,以右傾著稱的美國福克斯電視臺播出了一條驚人的消息:安南的兒子科喬曾任職于負責在伊拉克邊境驗收人道救援物資的科特克納公司。該公司可能通過不正當的途徑獲取了與“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關的合同。《華爾街日報》則發表長篇社論大肆抨擊“石油換食品”計劃。
兩天后,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科威特宣布,美英聯軍已封存了與“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關的文件和相關記錄,供聯合國調查人員調閱。美國眾院國際關系委員會也宣布將于4月就該計劃存在的問題舉行聽證會。
聯合國官員絕地反擊
滿天飛的腐敗傳聞給聯合國秘書處和安南帶來了巨大壓力。“石油換食品”計劃是1996年12月開始實施的,目的是利用伊拉克的石油收入購買糧食、藥品等人道救援物資,以緩解因聯合國全面制裁而給伊拉克人民生活造成的嚴重影響。聯合國去年5月解除了對伊制裁,并在6個月后終止了“石油換食品”計劃。這一計劃為維持伊拉克人民的正常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曾被安南形容為聯合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復雜、最成功的人道救援行動。腐敗傳聞如果屬實,無疑將對聯合國和安南的形象、聲譽和權威造成極大的沖擊。
傳聞出現后,塞萬就發表聲明,嚴辭否認了對他的指控。安南也就有關他兒子的報道向新聞界作了澄清。安南說,科喬確曾在科特克納公司任過職,但一直在西非工作,并未去過伊拉克,且他早已離開這家公司。此外,科特克納公司是通過競標獲得驗收人道救援物資的合同的。
安南還于3月19日宣布將邀請聯合國系統外的專家組成獨立的調查組,對聯合國、有關公司和實體在“石油換食品”計劃中的活動進行廣泛的、徹底的調查。由于調查將涉及許多國家和公司,超出了安南的權限,因此他兩次致函安理會,希望安理會對調查工作給予某種形式的支持。
美國是傳聞幕后黑手
“石油換食品”計劃涉及資金龐大、項目眾多、過程冗長復雜,在財務和管理方面出現漏洞并非不可能。但美國政府和一些美國右翼媒體對該計劃可能存在的問題極盡渲染,讓人覺得腐敗傳聞的背后極可能另有玄機。
此間一些熟諳伊拉克事務的外交人士認為,腐敗傳聞的疑點之一是傳聞爆發的時機。“聯合國腐敗”傳聞正好爆發在聯合國即將重返伊拉克之際。通過傳聞抹黑聯合國,降低其在伊拉克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并最終削弱聯合國在伊拉克政治進程中的作用,很可能是腐敗傳聞引爆者的動機之一。
腐敗傳聞的矛頭不僅指向了安南,也指向了與薩達姆政府有經貿往來的俄、法等國。正如鮑威爾所說,美國深切關注的是,“石油換食品”計劃讓伊拉克人民的錢落入了薩達姆之手,這再次證明了薩達姆政權的不正當性。換句話說,美國想證明的是,聯合國和一些國家在伊拉克問題上犯過錯誤,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是正確的選擇。
腐敗傳聞的疑點之二是指控不明,證據缺乏。“石油換食品”計劃到底存在什么問題,臨管會和美國方面說法不一。聯合國曾兩次致函伊拉克臨管會和美英聯軍,要求提供相關的證據,但一直未收到答復。《華爾街日報》的社論看似言之鑿鑿,但也沒有拿出可以向聯合國問罪的確鑿證據。
安理會的支持為安南調查傳聞中的腐敗鋪平了道路。但是,由于“石油換食品”計劃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估計調查工作難以很快得出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