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
4月13日報道:在上海的郵政、電信等“窗口”行業,“以人為本”、“用心服務”等諸如此類的服務公約如今撲面而來。然而,當市民們撥打咨詢電話、郵寄信函或是辦理相關業務時,種種柔情蜜意的"溫馨"服務有時卻給人以有口無心的疑惑。
應答兜圈子 溫柔有玄機
。叮硽q的陸
阿姨從國外探親回來,對有些服務就頗不習慣:"撥打咨詢電話,得到的應答比以前態度更誠懇,語調更親切,偏偏感受到的不是便捷與實惠,有時反而還徒增煩惱。"那天,她通過114查號,接通后未等定下神來,電話那頭號碼播報已結束,接著傳來的是一個機械的聲音:"重聽請按1,繼續查詢請按2",只好忙不迭地摁鍵,趕緊拿起紙筆,生怕再漏聽一回。她納悶:“以前查號播報都是放兩遍,個別號碼第一遍沒聽清,再播時可以輕松記錄或確認,現在一次次分頭來,聽上去客客氣氣,怎么感覺還不如以前方便呢?”
如果說,陸阿姨那樣動動手指的“自助”服務多少還能適應,那么有些咨詢、投訴電話就讓人急火攻心了。記者日前撥打10000客戶服務熱線,循著“單位用戶請按1,個人用戶請按2”的提示音按鍵,接下來便讓人“耳花繚亂”了:新裝寬帶請按6,業務辦理請按1,費用查詢請按2,業務咨詢請按3,投訴及建議請按5,人工服務請按0,返回上一級菜單請按……,若非全神貫注,簡直分不清到底該按哪個鍵。記者試著咨詢新裝寬帶,結果發現其中4個號碼都可問到;然而,對同一個問題“安裝完畢后能否退掉寬帶業務”,“業務咨詢”與“業務辦理”的服務人員又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答案:前者說包月和年付兩種方式都可以退,后者卻說年付的寬帶服務一定要過一年才可退。“業務辦理”中提到的“包時服務”,在“業務咨詢”中也未被提及。用戶撥打熱線得到不完整的信息,費時不說,還可能一頭霧水。
問訊者多半有即時之需,期望應答能直截了當。而咨詢繞彎兜圈、廣告連篇累牘之風卻似乎愈演愈烈!坝H愛的用戶,您需要了解積分兌換業務嗎?請致電××專線,或撥打138……”,聽著這些語調柔和舒緩的廣告,人們就好比“急驚風遇到慢郎中”,心情也隨著那一連串的說辭和隨后的按鍵提示而變得急不可耐,更有些服務熱線客套話綿綿不絕。實際上,絕大多數咨詢電話須由消費者“買單”,縱然句句溫情脈脈,卻拖延了時間,讓他們挨上了“溫柔一刀”。
申辦熱情便捷 退訂拖泥帶水
隨著業務項目的增多,有的"窗口"服務雖然語氣同樣熱情有加,結果卻是大相徑庭。不少用戶反映,電信、郵政等行當雖然新業務層出不窮,但往往申辦簡單退訂難。以申請安裝ADSL寬帶為例,如果申請者家中已有寬帶接口,第二天工作人員就會上門安裝。可若要退還服務就不那么輕松了,申請者必須帶著身份證和電信帳單到電信營業網點辦理相關手續,服務人員才會到家中拆機。在電話、手機等功能性業務的選取或舍棄上,人們也有同樣的經歷:但凡添加的收費項目,自報相關信息一個電話就能搞定;若要棄之不用,則被要求憑帳單、證件等等、外加親自花時間到業務點跑一趟方可解決。殊不知,服務商對此是悉數掌握的。家住徐匯區的江小姐就抱怨:“當初受理業務時,服務商有消費者的詳盡記錄,畢竟無理取鬧的是少數,難道就不能像申請時那樣打個電話就解決嗎?啥時才能‘有裝有退,再退不累’呢?”
禮數雖周全 質量難保證
作為服務性行業,難免會出現服務效果不盡人意的地方。與前些年相比,當質量有偏差時,“窗口”里傳出的聲音動聽多了,服務人員也能夠保持彬彬有禮,但周全的禮數有時不過是虛浮的形式。衡山路一家單位的季先生前不久就感受了一次郵政快遞不快的“不快”。日前,他從郵局往北京寄送一份郵政特快專遞,此后數日竟杳如黃鶴。因文件緊急,心急如焚的季先生只得不斷撥打服務熱線,被告知快件確已于當日收寄,但一直沒有北京的反饋信息。老季繼而撥打收件地北京的郵政熱線,卻得知那里查無此訊。接連3天,他撥打了幾十個上海、北京的催問電話,接線小姐每次都是熱情誠懇,承諾立即查找,卻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第4天才找到快遞的行蹤。根據有關規定,上海寄出的郵政特快專遞應從寄出之日(包含該日)起兩天內到達北京,這份“快遞”卻在路上足足磨蹭了兩倍的時間,“本想寄快遞趕時間,沒想到竟與寄‘平信’無異,而有關部門連一聲道歉都沒有,”想起這一差點誤事的經歷,季先生至今心猶不平……
時下,許多服務行業強化服務規范、注重服務態度,較之以往的“門難進、臉難看”是不小的進步。但服務質量的優劣,其評判標準不僅僅在于華麗的詞藻、被動的客套和細膩的形式,而在于服務是否以人為本,消費者是否稱心如意。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丁純副教授認為,上述種種“溫柔病”的病因,說到底是利益驅動使然。某些行業企業之所以還能屢屢揮舞溫柔之刀,根源在于他們還占據壟斷地位,缺少公平競爭的市場壓力。其實,獲取正常利潤終究要靠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產品創新,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急用戶之急,想用戶之想。否則,哪怕刀看上去再柔,也是雙刃的,最終只會失信于民,殃及自身。姜微
徐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