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質奶粉充斥阜陽 上百嬰兒受害近半死亡
距安徽阜陽整治偽劣奶粉已3個月。此前,自2003年以來,一些營養成分嚴重不足的偽劣奶粉充斥安徽阜陽農村市場,2003年4-10月最為猖獗,導致眾多嬰兒受害甚至死亡。
實際上,在阜陽市工商部門今年初查封了3
3種偽劣奶粉后,偽劣嬰兒奶粉改頭換面,仍舊橫行安徽阜陽農村市場。阜陽各大醫院新近又收治了十余名“大頭娃娃”,其中多為3-5個月的嬰兒。
4月12日,阜陽市人民醫院收治了兩位患病的“大頭娃娃”。這場至今未見平息的阜陽“空殼奶粉”事件中,又多了兩名受害者。
“空殼奶粉”幾乎終止了孩子的生長
2003年8月13日,阜陽,出世僅130天的女嬰榮榮死去。在2003年8月7日被送進醫院時,榮榮由于嚴重的營養匱乏,肝腎功能已經呈現重度衰竭,并伴發腸源性皮炎,出現了局部潰爛。
因為長期食用幾乎沒有營養的偽劣奶粉,榮榮患有“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癥”。出生3個月,除了一張胖嘟嘟的小臉外,榮榮幾乎就沒有生長。
扼殺榮榮的“元兇”,是一種偽劣嬰兒奶粉。
與榮榮同樣受害的是小漢琴,相對幸運的是,她還活著。4月13日,在阜陽市人民醫院,記者見到了患有“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癥”的嬰兒小漢琴。她有著通紅發亮的臉龐,一雙短小瘦弱的小手。
阜陽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劉曉林說:“這種現象已經有二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了,以前主要是因為生活水平不高引起的!庇捎诨疾雰核闹绦,身體瘦弱,腦袋尤顯偏大,被當地人稱為“大頭娃娃”。
阜陽市太和縣中醫院兒科主任顏鵬飛介紹,在我國,嬰兒的生長速度一般為每月0.7公斤。據此推算,出生于2004年2月4日的小漢琴正常體重應為4.61公斤。可是現在的她僅有3.2公斤,只比剛出生時增加了0.2公斤。
也就是說,小漢琴在出生后的兩個半月時間里基本就沒有生長,而這本是人一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蛋白質含量不足,是嬰兒停止生長的根本原因!鳖侚i飛說。
根據阜陽市產品質量監督所出示的檢驗報告,小漢琴平日所食用的奶粉蛋白質含量僅為1%,而根據我國現行的GB10767-97產品質量標準,0-6個月的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應為12-18%。
劉曉林說,按照3-6個月嬰兒的生長需要,蛋白質日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3克。若依正常的生長速度,2個半月的小漢琴每天至少需要蛋白質13.8克。
也就是說,按照國家衛生標準,小漢琴每天需要食用100克左右的嬰兒奶粉才能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這正是她每天食用的奶粉包裝袋所提示的食用量。可是,這種偽劣奶粉每天只為她提供了1克的蛋白質,還不到正常需要的十分之一。
應患者家屬要求,阜陽市疾病控制中心去年也檢測了13個品牌的奶粉,均為不合格產品。按照國家衛生標準,嬰兒一段奶粉的蛋白質含量應不低于18%,二、三段為12-18%,而這些奶粉的蛋白質含量最低的只有0.37%,大多數只有2%、3%,鈣、磷、鋅、鐵等含量也普遍不合格。
這些被封查的奶粉因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物質不及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一,被人們稱為“空殼奶粉”。
阜陽市疾病控制中心食品監督科科長齊勇說:“這樣的奶粉基本上沒有營養可言,比米湯還差!睋,劣質奶粉所含蛋白質含量極低,根本不能滿足嬰兒的生長需要,長期食用會導致嬰兒營養不良,停止生長,嚴重的甚至越長越輕、越小,直至心、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阜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科醫學專家還透露:“這些患兒大多嘴唇青紫,這種腸源性青紫是中毒的表征。我們推測這些劣質奶粉可能含有亞硝酸鹽之類的雜質!
“大頭娃娃” 死去的和活著的
在阜陽,像小漢琴這樣的“大頭娃娃”還有很多。4月12-15日,記者走訪了阜陽的七個縣區,都發現了這樣的“大頭娃娃”。
記者在阜陽市人民醫院《住院登記簿》上看到,自2003年以來,該院共收治患有“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癥”的“大頭娃娃”66個,其中勾注死亡的就有8個。據悉,這8個嬰兒都是在醫院里死去的,另因種種原因放棄治療的“大頭娃娃”也不少。有醫生說,像這些放棄治療的患兒極有可能會因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除阜陽市人民醫院外,阜陽市婦幼保健院、太和縣中醫院、阜南縣醫院等也都收治過不少“重度營養不良”患嬰。阜陽市太和縣是“大頭娃娃”出現較為嚴重的地區,在2002年底就陸續出現患病嬰兒。據媒體報道,太和縣中醫院一位醫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他主治過的七例病人中,只有兩個孩子活下來了。
阜陽市婦幼保健院小兒科醫生周薇說,多的時候,兩三天她就能碰到一例,而且病情較重。
由于統計渠道不暢,誰也不知道這樣的“大頭娃娃”在當地究竟有多少。
一個有待求證的數字是,像這樣的“大頭娃娃”在阜陽大約有一二百人,其中死亡的可能多達五六十名。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次“空殼奶粉”事件受害者的后期康復問題。
4月14日,記者在阜南縣朱寨鎮看到,一位名叫樂樂的患兒一歲多了,只能在大人攙扶下勉強站立。村里的醫生朱和清告訴記者,樂樂是去年6月患病的,伴有發燒,連著吊了幾天鹽水都沒能降下來,只得前往阜陽市人民醫院就治。
據了解,目前不少患病嬰兒因家庭困難,脫離危險期后就因為經濟原因先期出院,調養也大多會因為經濟和認識上的原因限于更換奶粉,根本不會后期追加營養。
阜陽市太和縣中醫院兒科主任顏鵬飛說,若是按病情需要,這些患病嬰兒需要輸送白蛋白一類的營養液追補蛋白質,每人每天需要花費200-300元,一般要治半個多月方可回家調養,而這幾乎是當地農村一個家庭全年的收入。因而,醫院在設計治療方案時多半是采取醫學救治和調整飲食搭配進行,即使這樣,這些來自農村的貧困家庭也是很難承受。據悉,阜陽市下屬各縣均為農業縣,農村年人均收入多在千元左右。
顏鵬飛還告訴記者,根據這些偽劣奶粉所含的營養成分來看,嬰兒食用這樣的奶粉3個月就會給嬰兒期發育帶來重大損失,5個月左右就會帶來終身影響,到七八個月則現有醫療水平基本無法救治。
受害者賠付尚處困境
在女嬰榮榮死后,她的父母只得到經銷商賠付的9400元錢,而按照當地消協的調解,他們本應該得到的是1.2萬元。據記者了解,這拖延未付的1800元錢據說是用以沖抵經銷商被工商部門罰沒的1000元和所謂疏通各種關節的花費。
在太和縣三堂鎮,一位名叫高正的農民為“空殼奶粉”受害者、他的外甥奧強的索賠已奔波了半年,至今還沒有一個結果。4月11日,高正對記者說:“我們光治病就花費了4萬多元,可是經銷商只答應賠付5000元!
據阜陽市工商部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李鐵介紹,他們在辦理賠付投訴時依據的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賠付額度一般止于5000-6000元,若是患者要求賠付的數額高于這個標準,他們是沒有權限的,一般會建議受害者向法院提請訴訟。此事件中,經阜陽市消協調解的賠付最高為一萬多元,尚沒有一起提請司法訴訟。據了解,目前該地通過消協調解的賠付只有一二十起,大多數患者家屬因種種原因沒有提出索賠。
制售偽劣空間來自哪里?
從記者走訪的情況來看,這些劣質奶粉包裝與一些知名品牌奶粉相差不大,不少還打著“免檢產品”、“保險公司質量承保”的幌子。這些奶粉多半采取冒充知名品牌或打擦邊球的辦法混跡于各大農村商鋪。據悉,這些“空殼奶粉”大多來自內蒙古、東北等地區。
據知情人介紹,自工商部門查處、封殺33種奶制品后,不少劣質奶又改頭換面“登堂入室”,并且價格也由以前的10元以下上升至10元以上,與品牌奶粉價格相當。
4月13日,阜陽市疾病防治中心王倩君告訴記者,大慶一家乳品廠在收到他們的處罰確認函后一再強調,他們在生產時絕對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至于阜陽市面的奶粉查出不達標極有可能是經銷商做了手腳。由于經銷商要求的代理價格過高,該廠只得將大包裝奶成品發送至當地,由經銷商自己進行開拆、分裝。據廠方介紹,該廠在安徽并沒有設經銷商,劃歸河南片區統管。
4月13日下午,記者以國內某知名奶粉廠家人員的名義暗訪了阜陽市三里灣批發市場。這是該地最大的副食、小商品批發市場,縣市的銷售商多半從這里進貨。
一位從事奶粉批發多年的經營戶告訴記者,經營中、低檔正牌奶粉利潤較薄,平均一箱奶粉只有四五十元,雀巢等高端奶粉的利潤才會達到八九十元,而一些假冒奶粉的利潤也可達到六七十元,并且因為價格低,銷售很快,所獲收益也非常可觀。據他介紹,像他所經營的這個約20平米的店鋪,一年下來僅奶粉一項就有五六十萬的收益,其中銷售假冒奶粉可占三成以上。
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奶粉市場競爭激烈,一些中小奶粉廠紛紛采取拼成本,增加中間商利潤,導致奶粉質量嚴重下滑。在奶粉市場大戰中,一些不法廠家往往減少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降低生產成本。據了解,在奶粉生產成本中,蛋白質所用就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阜陽事件究竟誰缺了席?
記者調查發現,阜陽農村一些劣質奶粉至今仍然堂然上柜。在太和縣商城(百貨批發市場),記者看到各種不規范的奶粉也是毫不遮攔。
據太和縣某醫院的醫師介紹,就在工商部門于今年元月查處、公布33家偽劣奶粉之后,當地醫院仍然收治了不少因偽劣奶粉毒害的“大頭娃娃”,其中致病奶粉多半不是被查封的33家。阜陽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李鐵在接受新華社等媒體采訪時說,阜陽是全國市場整治不力的受害者。
談及偽劣奶粉橫行阜陽的現象,阜陽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長李鐵也是痛心疾首,不過,他表示這些劣質奶粉大都來自外地,地區限制使他們在封堵源頭方面無能為力。
李鐵說:“工商是屬地管理,現在這種信息還沒有實現全國聯網,查處、根治的難度確實很大。”
阜陽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劉學欽也表示,現在是工商管市場,技術監督管產品,衛生部門管治療,缺乏一個統一的管理機構,經費也存在不足。
2004年1月9日,阜陽市衛生局與阜陽市工商局曾聯合向全市發布了《關于奶粉產品的消費警示公告》,公布了33個品牌的劣質奶粉,提醒全市予以注意。
4月15日,阜陽市衛生局辦公室負責人解釋,國家對一些惡性傳染性疾病規定了統計、上報制度,但這種“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癥”應主要由工商部門整頓市場,而不應劃歸公共衛生安全范疇。
阜陽市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目前該中心資金來源除財政撥款發放工資外,并沒有穩定的衛生監督經費,因此,一些基礎性的監督檢查都無法進行。
據記者了解,阜陽有關部門并未就此事件采取任何預警措施,除阜陽市人民醫院將“重度營養不良綜合癥”作為專門檔案單列外,其他部門均未做任何統計。
(文中所涉及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作者:特派記者董小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