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感化公司監獄門禁森嚴
若不是身臨其境,恐怕誰都很難想像美國感化公司(Correction Corporation of
America,簡稱CCA)是一個什么
樣的機構。坐落美墨邊境荒僻山區阿爾塔路(AltaRoad)446號的這所私營監獄門禁森嚴,水泥外墻的窗戶寬僅五吋,三人高的蛇腹型鐵絲網在陽光下閃閃發亮。因非法入境而被捕的一百余名中國大陸人士,就關押在鐵絲網后面。
美國是個私有化程度很徹底的國家,連監獄也可以由政府包給私人經營。CCA的看守人員一律白衣灰褲黑領帶(女性為黑領結),多數腰掛警棍而不佩槍。雖然他們不在政府編制以內,但獄政管理卻相當專業。
這組巨大建筑群彼此相連,樓下是移民法庭與控制中心,二樓以上是在押人犯的住所。訪客在樓下警衛室通過嚴苛的安全檢查后步行登樓,再走完一條長達百余公尺的封閉走廊,方能到達會見室。走廊兩端共有五扇沉甸甸的大門,一律由控制中心掌握,每次都要按鈴、報身分,才得其門而入。
上周日(18日)依例是在押人犯會見親友的日子,一大早就有近百名老老少少的探視者在鐵絲網外等候。從相貌看,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拉丁裔。一般的探視者只能隔著會見室的厚玻璃,經由電話與在押人犯對談,不免有“咫尺天涯”之感。但律師、翻譯與執法人員可在專門的房間逐一會見在押人犯。
一百多名在押的華裔偷渡客絕大多數是福建人,尤以來自閩江口南北的長樂市與連江縣的最多。在CCA“作客”的日子,短的一個多月,長的已有兩、三年。在與律師面談時,他們不斷訴說長期關禁給身心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并抱怨獄方對不通英語的華裔在押者未做到平等相待。
來自福建長樂市的劉依健透露,獄中已是超員收容,原設計關兩人的小囚室現在都關著三人,第三人便只能睡地鋪。獄方總是將不同種族的在押者關在一室,結果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使大家都感到不舒服。有的人喜歡深夜沐浴,吵得別人無法入睡;有的拉丁裔人士不愛洗澡,弄得體臭熏人。每天除了用餐時間,都只能待在這狹窄的囚室,光這點就能把人逼得精神崩潰。
對伙食的不滿,也是華裔在押者共同的反應。據了解,獄方只供應面包、馬鈴薯、大豆與通心粉,涼涼的,而且天天如此,千篇一律。華人不對胃口,只好花錢另買,獄方又趁機敲竹杠。
獄中的華人自訂了三份《世界日報》,大家每日傳閱,藉以了解外界的動靜。與家人(通常遠在美國東岸或福建祖籍)通電話全靠電話卡,但打回大陸每分鐘超過一元,一張卡打不了幾次就告罄。
獄方不提供華語翻譯服務,是在押華人感到受委屈的另一原因。他們普遍反映,獄中的墨西哥人很容易找到西班牙語翻譯,看守人員對他們也比較寬容。
在押華人還對部分華裔律師的責任心提出質疑,抱怨他們未盡職幫忙,又不讓在押者充分了解法律條文的原義。
去年10月中旬被捕的劉依健說,因為看不慣律師只拿錢不幫忙,他入獄以來已經解雇了兩名律師。(來源:美國《世界日報》 作者:李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