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狗娃鬧春》登上中央臺春節晚會時,主持人不會讀“鄆”字,晚會字幕上的“鄆城”竟寫成“惲城”
■今天,宋江武校的狗娃們已經聲名遠播,校長樊慶斌不僅從事武術教育,還要做大這個產業
鄆城宋江武校的狗娃們憑著當年一臺《狗娃鬧春》而聲名遠播。這些整天打打殺殺的小子們,沒想
到真打出了名堂。4月初,記者造訪鄆城,武校的狗娃們活潑依舊。全國政協委員、宋江武校校長樊慶斌正在構建他的武術殿堂。他說,再有兩個月,武校投資一千多萬元的體能訓練館將完工;帶有400米跑道的古裝演武場年內將建成;一條長達700米的仿宋(朝)一條街爭取年內建成開放。
這幾個大動作,是宋江武校進行“二次創業”的標志。按照樊慶斌的設想,宋江武校不只是個武術教育品牌,還是一個文化體育品牌。他說,宋江武校今后的目標就是“經營文化”,以此帶動體育、教育、旅游等產業發展,把宋江武校推向全國、推向世界。
宋江武校創建于1984年,是樊慶斌與幾個人合伙湊了300元錢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如今,該校有來自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和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的學生4000多人,固定資產近1億元。去年,宋江武校被中國武術協會等單位評選為全國十大武術名校,排名第一。
事業的發展壯大,并沒有讓樊慶斌滿足。他說,最近這幾年,武術學校上得很快,全國從南到北遍地都是。地處落后地區的宋江武校,要想領先一步,保持優勢,就必須另辟蹊徑,獨樹一幟。于是,把宋江武校變成文化產業這個在樊慶斌心中孕育已久的想法,也就開始付諸實踐。
其實,樊慶斌萌生這樣的念頭,早在《狗娃鬧春》在199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一炮打響之后就有了。他清晰地記得,當走到外面時,宋江武校所在地鄆城并不被外界熟知。中央電視臺做節目時,籍貫是山東的節目主持人竟然不會讀這個“鄆”字。春節晚會原始錄像帶的字幕上,“鄆城”竟然被寫成了“惲城”。這兩件事,給樊慶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也使他明白了樹立品牌的重要性。《狗娃鬧春》演出的成功,讓樊慶斌看到了文化在創造品牌中的價值。從此開始,宋江武校就成立了專門的藝術團,利用一切機會,在大江南北甚至海外進行演出,宋江武校這一品牌的知名度越來越大。
知名度有了,樊慶斌開始思考如何把宋江武校向文化體育產業轉移,真正把學校做大做強,帶動鄆城經濟發展。生在鄆城、對水滸故事耳熟能詳的樊慶斌,把目光盯在了水滸文化的開發上。這幾年來,宋江武校每項大的建設都與水滸文化相結合,并且有了好的開端。樊慶斌要把宋江武校建成集武術研究、武術教學、文化旅游和影視拍攝于一體的知名文化品牌。(完)(楊國勝 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