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吸牢工薪族的同時更將目光瞄準白領階層力推新品欲“顛覆”現有格局 “不能再等了,‘孚德’必須要有重大舉措。”楊茂亭踱到窗前,回過頭來對記者說。
楊茂亭是青島孚德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自1986年至今,他已在這個老字號企業干
了18年。 “進入市場經濟后,皮鞋業門檻低,受‘民’字號沖擊最早、最大。在青島、在山東、甚至北方,當年風光無限的國有皮鞋廠,如今僅剩下‘孚德’了。”楊茂亭表情有些復雜。
“三足鼎立”———楊茂亭一語點破山東皮鞋生產的格局。這“三足”是“金猴”、“亨達”、“孚德”。“相較于前兩者,‘孚德’的機制最差。”楊茂亭解釋說,“金猴”是威海的集體企業,在當地政府巨資澆灌下,企業枝繁葉茂,并走上了多業并舉之路;“亨達”是民營企業,起步早,機制靈活,目前勢頭正健。而“孚德”是有著70年歷史的老企業,廠房、設備、資金、企業負擔等,與前兩者均不可同日而語,這使“孚德”備感壓力,于是,一股“顛覆”現有格局的沖動在孚德管理層心中潛滋暗長。
不過,“孚德”雖步履沉重,但近年來仍創造了不少奇跡:銷售收入連年突破億元、利稅六七百萬元;在青島大本營及周邊,“孚德”銷量連續多年排名第一;在全國“真皮名鞋”排名中位居前列……
“保守”避免吃苦果
昔日的“兄弟”品牌折戟沉沙,“孚德”躲過此劫,并屢創奇跡,楊茂亭對此總結稱:“‘孚德’決策層頭腦冷靜,堅持小步快走,不搞‘大呼隆’,是孚德不僅活著,而且活得較滋潤的主要原因。”
楊茂亭稱,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兄弟皮鞋廠追求“跨躍式”發展,盲目貸款搞技改、上項目,設施規模上去了,流動資金鏈條卻緊繃,體內循環無法實現,最終轟然倒地。“孚德”對此很“保守”:皮鞋是微利行業,在南方民營制鞋企業形成氣候時,包袱沉重的國有企業與其拼規模,只能自食苦果。
孚德的“保守”還表現在市場開拓上。產品幾乎全部在北方市場銷售,其中,70%在山東本土。楊茂亭說,南方人腳型小、偏瘦,這與北方有明顯差異,因此,“孚德”不想下江南。
“不貿然跨過長江以南并不等于抱著老規矩不放。”楊茂亭說,自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起,孚德就圍繞產品創新迅猛推進。孚德是生產女鞋的專業廠,1997年孚德進入男鞋領域,此外,“孚德”還在鞋的款式、功能、造型上創新,休閑鞋、保健鞋等接踵推出。“現在,孚德每年推出近1500個花色品種,投放市場1000多個,幾乎每天都有2至3個品種出廠。”楊茂亭說。
“退城進園”再創業
“不孚眾望、以德服人”,這是“孚德”名字的由來,也是“孚德”立身之本。楊茂亭告訴記者,因為稟承這一古訓,“孚德”在與上游供應商、下游經銷商之間,維系關系只靠兩個字:“誠信”。“孚德”發現原料廠家供來的原料尺碼多了,立馬告知退還;“孚德”借款搞廠房改造,還款日期未到,即主動送錢上門;“‘孚德’品質沒問題,”這是不少商家的口頭禪。因為誠信,“孚德”美譽度得到了提升,70年如一載,深深烙在不少消費者心里。楊茂亭補充說,上世紀90年代起,孚德將制幫、制鞋底生產線轉移到膠州、萊陽等地,2002年孚德與萊蕪一企業合資成立公司,萊蕪成了孚德重要加工基地,“上山下鄉”使孚德生產經營成本大降,競爭力陡增。
以工薪階層為消費目標,這是“孚德”幾十年不變的路線。在不久的將來,立足大眾化,向高端消費群體傾斜就是孚德努力的方向。楊茂亭透露,“孚德”正在操作時尚、高檔女鞋品牌“孚麗爾”,消費目標直指白領階層。楊茂亭認為,通過提高科技含量,使“孚德”老品牌增添新內涵,同時,也牢牢把握住正在變化的市場。
而對于“孚德必須要有大舉措”,楊茂亭解釋稱,孚德正在運作“退城進園”、二次創業事宜。“孚德”城陽圈地62畝,今年有望建造廠房。同時孚德在尋求合作伙伴,盤活延安三路現有廠房,目前,合作伙伴正在遴選中。記者劉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