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天河監獄曾出現于海巖的小說《深牢大獄》中,去年10月底,又在北京市監獄系統“先試新聲”,在獄內開辦電視臺,6名采編播人員均由服刑人員擔任,他們用鏡頭講述著服刑人員自己的“故事”。
 
; 如今,天河監獄的電視節目已播出10多期。4月16日,記者走進了這個特殊的電視臺。編輯都是本科以上
4月16日下午1時30分左右,記者來到位于大興區天堂河的天河監獄,監區的大鐵門外,持槍站崗的武警神色莊嚴,不遠處的方形崗樓里,可以看到有持槍武警走動。
鐵門打開,又“咣當”關上。記者已穿過高墻電網,站在監區的里面。
在12分監區,監舍內的服刑人員都靜靜的。室內的陳設整潔一致,兩排雙層床上,被子被疊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塊”。
與別的分監區不同的是,這里一樓的一個房間里,有幾張用小桌子拼起來的工作臺,上面放著兩臺電腦和一臺攝像機,靠墻還有擺滿書籍的書柜和放著10多種報紙的小柜子。
這就是“天河之聲”電視臺的編輯部。
下午2時許,服刑人員孫明在一名干警的帶領下走進這個房間。他負責“天河之聲”電視臺的攝像和后期制作,入獄前,曾在一家電視臺做過攝像和文字編輯工作,因合同詐騙罪,他將在獄內度過6年的改造時光。
除孫明外,還有5名服刑人員常來這里,他們都是“天河之聲”電視臺和獄內刊物《舟報》的文字編輯,除了3名碩士外,其他3名也都是本科學歷。
詞作家表演快板
“該去拍《才藝競現》節目了。”下午2時40分,孫明扛上攝像機走出門,在二樓過道旁的大廳里,兩位身穿囚服的老人已在等候,一張鋪著雪白桌布的桌子擺在中間。
看到孫明,其中一位老人,手拿竹板,左腳向前跨了一步,有些緊張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
對準鏡頭,老人先做了自我介紹,然后說,要表演一段“黑白分明、懲惡揚善”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兩副竹板在他雙手間靈活地翻飛起來,伴著清脆的節奏,一段快板表演開始了:“這個白骨精,晃晃悠悠,悠悠晃晃,來到唐僧前……”對面監舍里的服刑人員小心地探出頭來看。
“我今年50多歲了,曾經是非常有名的詞作家,小時候專門練過快板,現在再唱起來就又是一番心情。”表演快板的靳偉說道。
女犯人當播音員
下午4時30分,孫明在監獄干警的帶領下,又走進專門關押女服刑人員的13分監區。因為播音員是女服刑人員,所以臨時演播室就設在了這里。對于這個扛著機器的“男攝像”的到來,女服刑人員似乎已經習慣了。
演播室的背景是一塊天藍色的窗簾,上面有“一周新聞播報”的字樣,后來還有一些綠色植物,從暖氣上垂下來做裝飾。
孫明熟練地架上攝像機,擺放投影儀、掛提示板、架設燈光、調整機位……忙得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一切就緒后,播音員登場了。燈光下,她穿的紅色上衣格外鮮亮。擔任播音的馮蔭入獄前曾是昆曲演員,但在電視臺的鏡頭前,她還是有些緊張。剛坐在凳子上,又趕忙站起,拿出口者哩水向頭上噴了幾下,嘴里嘟囔著:“頭發有點亂。”然后又坐下,在衣領上別話筒,可是幾下都沒別上。直到孫明和旁邊的教育科干警點頭,馮蔭才算收拾停當,正式開拍。
約10分鐘后,馮蔭主持的新聞節目拍攝完畢,又接著拍了李嵐主持的《心雨點歌》。直到她說出“本期節目到此結束”,大家才長吁了一口氣。
辦臺始于一封信
“早就想在監獄里設立自己的電視臺了,所以我就給監獄領導寫了一封信。”孫明說,去年春節前,他把一份策劃方案投進了監獄設的信箱,不久就有監獄教育科的干警前去找他了解情況。孫明說,當時根本就沒敢想由服刑人員自己做,只是盼望著早一天看到屬于他們自己的節目。
副監獄長王青和教育科科長賀建華說,在此之前,監獄內已在2000年辦了內部刊物《舟報》,去年,他們也萌生了由服刑人員參與、在獄內創辦電視臺的設想。
孫明的這封信促成了電視臺的誕生。
怕念錯天天查字典
播音員馮蔭回憶起第一次當播音員時說:“當分監區領導找我當播音員時,我驚呆了,半天才問出一句,是真的嗎?”
馮蔭說,自己第一次對著鏡頭非常緊張,心里一遍遍地提醒自己,千萬別念錯了,錄完節目就天天拿著字典查。后來還嘗試寫新聞稿,經常熬到凌晨一兩點。
這樣持續了近一個月,馮蔭從化妝到播音都有了很大進步,心情開朗多了,也更有自信心和責任心了,“親身感受到節目對其他服刑人員的影響,我和他們都已經離不開天河之聲了。”
獄警給犯人點歌
服刑人員孟麗說,去年12月5日是她的生日,監區領導和其他服刑人員通過“天河之聲”《心雨點歌》欄目為她點歌祝賀,當時真的有說不出的感動,她覺得自己的情緒在隨著“天河之聲”慢慢發生變化。
攝像孫明說,做了這么長時間的節目,最感動的是去年圣誕節那天,監獄教育科的干警在《心雨點歌》欄目中,給全體服刑人員點了一首《鈴兒響叮當》,祝服刑人員“圣誕快樂,天天進步”,“當時我們心里都是熱乎乎的。”(文中所提服刑人員均為化名)辦臺人員有無特權?“監獄電視臺并未突破日常管理”,監獄教育科科長賀建華說,監獄電視臺的采編播人員,包括從各分監區挑選出的46名兼職通訊員,除了平時多承擔一些通訊報道任務之外,在管理方面,與其他服刑人員并沒什么區別。
不過,按原來規定,報道組成員和通訊員向外投稿,如向市監獄系統內的刊物《新生報》投稿,被采用者是可以按規定給予加分獎勵的,向“天河之聲”電視臺和獄內刊物《舟報》投稿被采用的,會獎勵一些毛巾、牙膏等生活用品,筆、本等學習用品和一些書籍,以提高服刑人員參與的積極性,其他專門針對監獄電視臺工作的獎勵措施還未制定。是創新還是作秀?創辦監獄電視臺,天河監獄引來媒體諸多關注。對此,副監獄長王青說,“我們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做一些有益于服刑人員改造和教育的實事,我們做了十幾期都沒有主動向外透露,這不是花架子,而是站得住腳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創新,現在,第十三期已經做完了,正在審核當中,第十四期也在積極拍攝制作。”據《新京報》編輯整理
相關鏈接
“天河之聲”電視臺節目介紹:《一周新聞綜述》、《服刑指南》、《社會鏈接》、《心雨點歌》、《親情的呼喚》和《生活小常識》等,每期的欄目根據情況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