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薈)近日,媒體關于“韓國即將申報端午節為本國文化遺產”的報道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昨天,民俗專家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不能單純地認為韓國搶奪我們的文化遺產,關鍵是我們自己如何建立有效的機制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另外,如果我國這次也申報端午節,不排除端午節會成為中國和韓國共有的文
化遺產這一評定結果。
端午節由中國傳韓日東南亞
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王文寶說,世界上都公認,端午節是最早從中國開始的,在晉代的《荊楚歲時記》上就有關于端午節的記載。后來,端午節逐漸傳到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
民俗專家郭子昇介紹,過去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國也有很多傳統的慶祝儀式,但是發展到現在,人們能夠普遍記憶的就只有吃粽子和賽龍舟兩項了。“很多關于節日的慶賀活動正在被逐漸淡忘”。
韓國并沒違規 中國缺保護機制
“一些人說到這件事就認為是韓國在搶奪我們的文化遺產,其實不然。”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高丙中認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本身關注的就是“人類文化”,是站在人類和世界的角度上的。從這個層面來講,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報評定機制也是為了鼓勵和促進各國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而且,從申報要求和條件上看,韓國并沒有違規的地方,“從申報本身來看并沒有什么可以指責的地方”。我們應該建立更加有效的機制來保護自己的文化,更好地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國人應建立自信 端午可能成共有遺產
高丙中認為,國人應該可以從中建立一種自信:韓國希望申報端午節,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在其他國家得到了高度的認知,“在我們這里也許有許多比端午節更重要的文化遺產需要申報,但是在別的國家,我們中國的節日被排在了最前面。”
此外,據專家介紹,“打包”或“捆綁”申請是一個集體、籠統的概念,并沒有突出某一個具體的作品或形式,所以,“打包”申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難度很大。如果我國也在這次申報端午節,不排除端午節會成為中國和韓國共有的文化遺產這一評定結果。
責任編輯: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