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式家政服務機構遍布街巷,“讓人稱心如意的”鳳毛麟角———家政服務市場亟待規范 “家政機構一大堆,卻難找個稱心人。”這是當前已經和正準備雇用家政服務人員的市民的普遍心態。雖然眾多的家政服務機構遍布島城大街小巷,但做出稱心如意的選擇卻是一個十分艱難的
過程。 在家政服務市場上,廣大市民艱難的選擇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作為一個發展前景廣闊的新興行業,對家政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家政服務市場管理欠缺標準、監管
近日,記者隨機暗訪了幾個家政服務機構。在海信立交橋旁小巷深處的一個家政服務站里,10平方米左右的簡陋房間內,僅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和一部電話,而這里卻擁有從業的家政人員30多名。當記者問及這些家政人員是否經過培訓時,這名負責人竟回答:“做家政還要什么培訓,能干活不就行了。”更令記者吃驚的是,這些家政人員幾乎全無健康證,服務站負責人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要是你不放心,自己出錢帶保姆去體檢就是了。”
在鐵山路上的一個家政服務站內,這里的負責人向記者推薦了一名40多歲的婦女。經記者了解,這位婦女沒有健康證,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更沒有家政從業的經驗。她被推薦的惟一理由是———為人老實。
在記者隨后暗訪的幾個家政服務機構里,如此管理混亂的狀況大同小異。
當前,在島城大街小巷上,掛著各種牌子的家政服務機構隨處可見。但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多得難以數計的家政服務機構良莠不齊,像“愛心大姐”等這樣設備齊全、管理規范的正規家政公司是鳳毛麟角;而拿著一塊抹布“打天下”的小作坊式“游擊”機構卻多如牛毛。
我市家政服務市場混亂主要表現是,缺乏統一行業標準和監管保障。大多數家政機構在其工作性質上只相當于勞務中介所,一張桌子一部電話,把保姆推銷出去拿錢了事。而對應當承擔的責任并沒有明確的行業規定。這對一個已經開始蓬勃興起的行業來說顯然是很大的欠缺。
據有關部門介紹,目前造成家政服務市場混亂有諸多的內外因素,其主要內因是家政服務機構市場管理不力,加之有關方面的法律法規嚴重滯后,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這種混亂。時下,從事家政服務工作的絕大多數是進城務工者或下崗失業人員,他們沒有經過專業的家政服務培訓,文化程度也相對較低,這也是造成家政服務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
對于這種管理混亂的狀況,很多市民有著切身的體會,甚至是“切齒之痛”。多數家政公司在招收人員時,沒有太多的規范和管理,至于專業培訓就更談不上。由于這些沒有專業素質的人員流動性較大,大部分又是“自由人”,對于家政服務的活兒不是不會干就是干不好,甚至有些人濫竽充數,打著家政服務的幌子到處行騙,滋生一些治安甚至是刑事案件,使得一些市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談家政服務而色變。
職業化規范化是發展方向
當前,人口的老齡化,家庭的小型化使家政服務行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廣大市民對家政服務的需求,在服務類型上,已經從單純意義上的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過渡到保姆、護理等多工種;從服務方式上,由單一的定期或一次性服務轉變為靈活多樣的常年服務。
家政服務業作為社區就業的主要渠道,被西方國家稱之為就業的“蓄水池”。據有關部門統計,當前我市已經有近2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在社區服務崗位上實現了就業和再就業,并且安置就業前景十分廣闊、潛力巨大。
但與越來越高的市場要求和當前我市就業和再就業形勢相比,家政行業自身的落后混亂、無章可循,已嚴重地制約了家政市場的發展。規范家政市場、建立行業行規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不僅僅是業內人士的心聲,同時也是廣大市民的強烈要求和市場發展的需求。
作為國內大中城市的一個普遍現象,家政服務市場的混亂狀況引起了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的高度重視。日前,出席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人大代表張學東在會上提出,在家政行業蓬勃興起的今天,制定一個規范家政服務市場,明確家政服務合同關系中各方責、權、利關系的法規已是勢在必行。
業內人士指出,家政服務的職業化和家政服務市場的規范化應該是解決這一混亂現狀的必要途徑,也是這一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規范家政服務市場就是要明確雇主、家政服務人員、家政服務機構三方的責、權、利關系。從目前出現的眾多問題來看,家政服務機構應當承擔起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并記錄其工作狀況的責任,同時對出現糾紛和事故以后應承擔的責任也要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家政服務市場良性健康的發展。
另一方面,對家政從業人員進行規范同樣不可忽視。當前家政服務門檻過低,幾乎沒有太多的從業要求,大多數從業者的素質相對較低,家政服務機構又不能承擔起培訓的職責,這是造成市場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加大整治、管理力度,提高家政服務公司的準入門檻;制定家政服務行業的相關法規,規范服務中介機構的市場行為;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家政服務員的綜合素質,實行持證上崗制度;以公司化的運作模式,逐步樹立家政服務行業應有的社會角色和地位等內容,也是規范家政服務市場的應有之義。
不僅如此,家政業作為一個新型和特殊行業,如何用勞動法規規范還有不少具體問題正在探索之中,如家政服務人員如何執行最低工資標準?保姆8小時工作制如何操作?這都需要政府出臺一部行業規范來加以調整。本報記者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