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訊 記者從省中小企業辦了解到,作為我省經濟“三個亮點”之一的民營經濟今年一季度更加耀眼:注冊資金達2685.4億元,增長達60.8%;上交稅金35.7億元,增長31.55%。
民營經濟的競爭力在資本市場上得到充分展現。2003年,我省民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79億元,其中引進資金610億元,同比增長99
.5%。民企與外商及港澳臺合資合作新簽協議項目2699個,投資額85.4億美元,外商實際投資額43.2億美元,兩項金額分別較上年增長39.8%和64.9%,單個項目的平均協議投資額由上年的131.4萬美元提高到316.5萬美元,千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明顯增多。
2002年,省委、省政府將民營經濟確定為全省經濟的“三個亮點”之一,出臺一系列措施,明確民營經濟的國民待遇地位,消除不適應民營經濟特點的政策和規定。省直各部門相繼制定配套政策205條,許多市、縣的政策被認為更具操作性和突破力,濟南市取消61%的審批項目和20%的收費項目,德州市每年開展“百日無會議、檢查、收費”活動,每年企業可減負5億多元。同時,我省還每兩年對先進民企和優秀民營企業家進行一次表彰。現在,一個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已在我省基本建立。
民營經濟在做大自身的同時,社會貢獻也進一步擴大,去年我省民企上交稅金占到全省地方財政收入的52.8%;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到全省GDP的30.2%;吸納下崗失業人員68.4萬人,同比增加30.7萬人;提供的工資性農民收入達人均1395元,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2%。濰坊82.9%的新增就業人員集中在民營企業。李強 張莉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