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ōh渤海經濟導報2004年5月28日報道)2004年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發布。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第6個一號文件,也是時隔18年后中央就三農問題再次下發的一號文件!耙惶栁募钡暮诵膯栴}之一就是要“增加農民收入”,但對于山東省海陽市二十里店鎮靠山村
的菜農來講,“一號文件”并沒能保護他們的利益,他們辛辛苦苦忙乎了兩個多月,平均每戶賠進去幾千塊,這還不包括人工——
一聽說記者是來采訪的,辛世宗馬上用電話召來了一起種上“韓國白菜",同時也種下“鬧心"的其他村民。不一會兒工夫,王明亮和王文軍就來到辛世宗家,擠在窄小的炕頭,孫希東不在家,他愛人作為代表也來向本報記者反映情況。
王明亮、王文軍、孫希東3人和辛世宗一樣,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發家致富。為了這個樸素的理想,他們4戶選擇了種植“韓國白菜”。可他們不僅沒能發家致富,還為此背上了債,年過半百的王文軍心火上升,為此住了16天醫院。
種下希望
接到群眾反映,本報記者展開調查。由于事關“三農”問題,記者格外慎重。
2004年5月20日,記者驅車趕赴海陽,其實靠山村就在青威高速(青島——威海)公路的西側,距離海陽市大約十多公里,交通還算方便,大概由于背后靠著山而取名靠山村。
據辛世宗、王明亮等人介紹,海陽市一個叫胡學云的人到村里宣傳“韓國白菜",并承諾包銷。樸實的辛世宗們一算賬,有七八千塊錢賺頭,幾個人一合計,決定種一回“韓國白菜",發一次“洋"財。
元月底2月初,辛世宗、王明亮等4戶以每棵0.15元的價格各自購買了2000多棵“韓國白菜"苗,并和胡學云的“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簽定了合同,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向菜農承諾:這批“韓國白菜"將作為威海乳山裕友食品有限公司加工韓國泡菜的原料,以每公斤0.8元的價格在地頭收購,收菜時現金結算。
辛世宗于農歷正月十六那天栽下了韓國白菜,其他幾戶也在幾天內種上了希望。辛世宗一面翻著日歷一面對記者說:“我記得正月十六好像是2月6號,沒過幾天,電視里就說中央發了一號文件,要增加農民收入,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這才3個多月,我們的希望就全破滅了,還生了一肚子氣!
定單變廢紙
辛世宗等人和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簽下的其實是一份農業定單,王明亮對記者說:“這是一種再穩妥不過的買賣,人家讓種啥咱就種啥,人家讓咋種咱就咋種,種好了人家來地頭收購,還付現錢,這事情有多好。"
可是王明亮沒有想到這是一份不公平的合同,因為他們買白菜時是明碼標價,而且付的是全額現金,而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只是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并沒有向他們支付一分錢的定金。
當初胡學云向他們承諾:韓國白菜70天就可長成,畝產15000斤以上。辛世宗對本報記者說:“我的菜是69天出的,這一點沒問題。"4戶菜農對韓國白菜的畝產量也予以了肯定,4戶一共種了大約1萬棵韓國白菜,大約收獲了7萬到8萬斤。
據孫希東的愛人講,4月22日,胡學云的兒子從辛世宗、孫希東家大棚中各拉了一車白菜,當時并未付現金。接下來的事情讓辛世宗們大失所望,胡學云通知他們,由于他們種的韓國白菜的菜葫蘆大了,只能付1毛錢一斤,這與當初合同上4毛錢一斤的差距太大了。辛世宗當場給記者切開一棵韓國白菜,指著菜葫蘆對記者說:“我們菜農種菜,按照他們的要求打藥、保溫,不爛不壞就是好菜,這菜葫蘆大小我們咋控制得了?"
記者看到,所謂菜葫蘆是指在白菜底部和菜根連接的部位,辛世宗手中的這棵白菜的菜葫蘆大約有3厘米高,而辛世宗比劃的海陽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的要求大約2厘米多。而這個要求在種植以前并沒有告訴菜農。
盡管辛世宗們不愿接受這個現實,但幾萬斤白菜堆得像一座小山,更是壓在他們心頭的一塊石頭。辛世宗的愛人說:“我們天不亮,2點就到里店菜市場去賣,可今年菜價就是上不去。"
孫希東的愛人說:“我們幾家為這事都很上火,在里店市場賣了兩天,還沒賣300斤,又去海陽市里賣,我們連續5天都沒有睡覺。"
盼望早解決
不管多少錢,白菜總得先賣了,合同不靈了,就得自己賣。王明亮4月25日拉了一萬多斤“韓國白菜"去威海賣,平均一斤賣1毛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共賣了1000元左右,在威海住了兩天,吃飯、住宿、加油、交各種費用花了大約500元。
孫希東愛人說,他家的“韓國白菜"一共賣了不到600元。辛世宗和王文軍家的情況也差不多。惟一不同的是,王文軍拉了一車菜送到了合同上收購方的工廠,收購方同意按4毛錢一斤結算,但借口白菜老、幫大,扣除總重量的25%;又說菜葫蘆過大,其中33%的總重量按1毛錢一斤收。王文軍說:“100斤菜,我只有42斤賣了4毛錢一斤,33斤只賣了1毛錢一斤,還平白無故扣了我25斤秤,并且現在還沒有拿到錢。"
對于拒收的原因,胡學云對菜農們說是廠家嫌質量不好不收,而本報記者調查了解的情況卻是由于商業誠信原因。
去年這個時候,威海地區的白菜價格是8毛錢一斤,在這個價格基礎上,生產廠家愿意出4毛錢一斤收購菜農的菜顯然是劃算的。但今年由于南方大量的蔬菜運進威海地區,現在市場上白菜的價格猛降到1毛錢一斤,廠家自然不愿花4毛錢一斤去買辛世宗們的“高價菜”。
本報記者專程趕赴海陽市工商局,在海陽市工商局有關人員的協助下,查到了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只是一個個體戶,負責人是胡學云,經營范圍是無公害苗肥服務和零售蘋果袋,登記的地址是興海市場北。由于地址太籠統,也沒有電話,記者費盡周折也沒有聯系到胡學云。
記者了解到,這次和海陽市無公害果蔬服務中心簽定合同種植“韓國白菜"的不只是靠山村,在鳳城鎮、泉水鄉都有。據知情人透露,海陽市大約有70個大棚種了“韓國白菜"。
就在本報記者采訪過程中,得知此事件已引起海陽市政府重視,正在組織調查解決。記者趕到了靠山村所屬的二十里店鎮政府,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員接待了記者,告訴記者這件事歸一位姓趙的副書記負責,但他現在開會不在單位。
記者后來用電話聯系到了趙副書記,趙副書記猶豫了一下,又問了身邊的人,答復記者說這事歸分管農業的于副書記管,但未能提供于副書記的電話。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海陽市政府的調查處理結果仍未出來。 (張 楠)
背景鏈接
第六個“一號文件”
2004年2月9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農業問題的第六個“一號文件”。其中包含:今后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新增部分將主要用于生產區;一部分國有土地出讓金將用于支持農業土地開發;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風險基金中的部分資金將作為主產區種糧農民的補貼;農業稅稅率逐步降低,今年農業稅稅率總體降低一個百分點;同時取消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此外,今年還將繼續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
前五個“一號文件”
始于1978年的農村改革,至今已經歷26年風雨。針對農村改革不同時期面臨的問題和阻力,中央先后制定出臺了6個“一號文件”。
1982年1月1日,第一個中央“一號文件”《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正式頒布,這個文件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或大包干“都是社會主義生產責任制”。
1983年1月,第二個中央一號文件《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若干問題》正式頒布。這個文件從理論上承認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一九八四年農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個一號文件。文件強調要繼續穩定和完善聯產承包責任制,規定土地承包期一般應在15年以上。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即第四個一號文件。文件取消了30年來農副產品統購派購的制度,對糧、棉等少數重要產品采取國家計劃合同收購的新政策。國家還將農業稅由實物稅改為現金稅。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1986年農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個一號文件。文件針對農業面臨的停滯、徘徊和放松傾向,強調進一步擺正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以上五個“一號文件”,在中國農村改革史上成為專用名詞——“五個一號文件”。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