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章丘雙山街道辦事處三澗溪村村民代表來到本報接待室,反映因超載運輸造成當地一座通往麥田的橋梁坍塌,致使收割機不敢通過,該村400余畝小麥無法收割,面臨雖豐收卻減產的窘境。今天下午,記者來到三澗溪村對上述情況進行了調查。
村民:橋塌阻了麥收路
下午1時許,在幾位村民帶領下,
記者來到三澗溪村村頭被毀的大橋前。橋長約七八十米,橋頭堆積著渣土,只留下1米多寬的通道。
據村民介紹,這是為阻止載重車通過不得已而設置的障礙,橋北側一段10米長的橋體發生坍塌,露出土石質地的橋基結構,塌陷處旁還有一條觸目驚心的裂縫,隨時都有繼續塌陷的可能,橋墩上也布滿了裂縫,有的裂縫已經有幾厘米寬、數米長。而從側面記者也注意到,橋體已明顯凸出了一塊。據三澗溪村72歲的老支書李長洪介紹,當初建這座橋就是為了到對面收割莊稼方便,用的全是普通的土打夯壘結構,根本經不起動輒十噸、二三十噸的載重車通過。
據村民王傳清介紹,5月16日,橋體終于承受不住重荷,突然發生坍塌。橋塌之后,原本從這里經過的運煤車就改了道,而被毀大橋也成了村民的一塊心病,大家都擔心一場雨后,橋體繼續發生坍塌。
而更嚴峻的是這座大橋是方圓幾公里內通往該村橋東頭400多畝麥田的唯一要道,橋塌后收割機根本不敢從橋上經過,眼看周圍村莊的麥收已接近尾聲,而惟獨他們村這一大片麥田還沒收割。豐收在望,到手的麥子卻收不進糧倉,村民急在心里,卻不知該怎么辦。
村民告訴記者,從橋上經過的幾乎清一色都是附近一黏土礦的運輸車,為此,出事后他們曾找過礦窯,但對方卻稱此事與己無關。他們也曾找當地有關部門反映,但事情過去了一個多月,也沒有人出面修橋。
黏土礦:橋梁坍塌與己無關
隨后,記者來到村民反映的這家黏土礦,入口處的牌子上寫著“雙山街道辦事處三澗溪黏土礦”。但“黏土礦”辦公室門外兩名婦女告訴記者,礦上的負責人都不在,也無法聯系上。這兩名婦女對礦上運輸車輛造成橋梁坍塌的情況予以否認,稱礦上的車輛只有五六噸重。
而記者注意到,不時有卡車和改裝了的拖拉機經過,據村民講,這些車輛最少都裝了10噸貨。另據村民透露,這座黏土礦是2002年開始動工的,但他們主要出產煤炭,由于近年煤炭走俏,最多時十幾輛運煤車排隊等候,這些車輛都是駛過大橋后再繼續向東運輸。
一名三澗溪村村民告訴記者,如今村民除了關注大橋塌陷及維修狀況外,都很關心每天的天氣,幾百畝小麥何時“搶”回家成了他們的心病,“真擔心哪天下場大雨,讓地里的麥子都發了芽。”記者 薛良誠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