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王某承認,這些罌粟殼是加工“南京板鴨”的“調料”。記者趙健鵬攝
|
早報訊
昨天,根據市民舉報,記者隨四方區工商分局執法人員在興隆一路147號丙查獲了一個黑窩點,現場查扣半公斤被用來加工板鴨的罌粟殼。
鍋里一層罌粟殼
昨天下午3時許,記者隨執法人員趕到現場,將正在加工的負責人王某堵了個正著。在現場,一個女工正在加工雞肉丸子,地上一個大塑料盆里裝滿了一些黃色液體,蒼蠅飛來飛去。
隨后,執法人員在里屋發現了一個用來煮調料的鍋,“快看,里面是罌粟殼,還有罌粟粒!”根據執法人員的指示,記者看到鍋里厚厚一層罌粟殼、罌粟粒和一些姜塊。隨后,執法人員又從一個飯櫥里搜出了一包罌粟殼和一包罌粟粒?吹奖唤页隼系,在一旁的江蘇鹽城市響水縣人王某臉色一下子白了,脫口而出“那是泡板鴨用的”。
在墻角,執法人員還發現了一瓶胭脂紅添加劑和一袋工業用鹽,黑乎乎的工業鹽已經被用掉了一多半。
板鴨師傅出的招
王某交代,他在此主要加工魚丸、雞丸等,加工的各種丸子都賣到了人民路市場、南山市場等地。此外,他還在宣化路104號的康惠達超市租賃了一個柜臺賣板鴨和烤鴨!按蠹s干多久了?”記者問,“也就一個月,沒多長時間!钡,記者隨后在一本送貨單上看到王某2001年3月16日的送貨記錄,事實證明王某干這行至少三年了。
“什么時間開始用罌粟殼的,為什么要用這些東西?”王某回答,他以每月1500元的工資專門從老家江蘇請了板鴨師傅,“是他教的,他說,加這些東西賣得才火,人家才肯買。”至于半公斤罌粟殼、罌粟粒的來源,王某稱是從江蘇老家帶來的。
自家板鴨絕不吃
面對執法人員的質問,王某再三辯解:“這些板鴨我們也經常吃,沒事的,連我的孩子也經常吃的!闭,王某的孩子回家了,記者拉他到一邊,“你家的板鴨,你吃不吃?”小男孩很干脆地回答:“不吃。”
王某稱,他在宣化路104號的康惠達超市的柜臺每天大約賣10只鴨子,每天往南山市場大約要送50多公斤丸子。目前,此案正在調查處理中。(記者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