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膠南市工商局在今年監督農資市場中實施了“全、專、嚴”三個字的打假護農活動,全方位開展“服務三農,紅盾護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舉報網絡突出“全”。為讓廣大農民識別假冒偽劣化肥,他們首先編印了如何識別假劣化肥、遇到劣質農資怎么辦等內容的“明
白冊”1萬份發給農民,提高農民的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其次健全舉報網絡,在膠南市電視臺公布18部舉報電話,制訂舉報獎勵政策,鼓勵群眾舉報,在每個行政村設立“農民維權投訴站”,使舉報網絡遍布全市,不留死角。三是快速出擊,在接到群眾舉報后,他們保證在半小時內趕到現場。5月初,他們根據群眾舉報,一舉查處了海青鎮殷某銷售假化肥案,不僅對其進行了罰款,而且還責令賠償了農民的經濟損失2萬多元。 監管范圍突出“專”。膠南市工商局對轄區內流通領域農資實施了專門監管責任。一是在流通上實施專管。他們結合“經濟戶口”管理工作,對轄區內流通農資實行全程管理,將轄區內農資銷售業戶列入專冊監督,要求農資銷售業戶必須建立進貨、銷售臺賬,對經營業戶的農資質量進行動態監管。二是在源頭上實施專管。他們把膠南市供銷合作社下屬的綠洲公司和其下屬的130個分銷點作為重點單位,進行法律法規宣傳,提高他們的法律水平和守法、誠信經營意識,督促企業落實健全進貨查驗登記手續,推行《信譽卡》制度。 案件查處突出“嚴”。對在市場檢查發現的假冒偽劣農資,膠南市工商局則嚴格按照規定進行嚴管重罰。一是對進貨渠道不明、無法出據質量檢驗證明的農資產品,強制抽檢。二是對質量不合格已經銷售到農民手中的農資,根據銷售單位的銷售記錄,責令經銷單位全部召回,并賠償經濟損失。三是對質量存在嚴重問題的農資,堅決進行查封,集中銷毀。 截至目前,膠南市工商局共責令抽檢各類農資113種,查獲31起涉農案件,14種不合格農資,查獲劣質化肥117噸、柴油4噸,罰款9.1萬元,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8萬余元,有效地遏止了農資市場假冒偽劣商品對農民的侵害。(莊奎太龍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