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8日專電
針對當前層出不窮的增高產品“陷阱”,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董京生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強烈呼吁,必須提高增高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切實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近年來,在一些增高產品神乎其神的廣告誘惑下,大呼上當受騙的消費者日益增多。董京生認為,其中,
導致增高產品不安全的關鍵問題是應該由哪個部門來鑒定增高產品的功能,即應該由哪個部門來制定增高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目前,這個門檻的缺失恰恰反映了政府職能的缺位,從而導致了增高產品市場混亂。
董京生認為,人們通常所說的保健品應該專指保健食品,而一些具有特殊(治療)功能的所謂保健品,如遠紅外內衣、增高儀、保健枕等都應該納入醫療器械審批或者歸為一般商品,不宜納入保健品范疇。有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保健品不能宣傳療效。增高儀、增高鞋墊等產品要宣傳自己具有增高功能,就必須要像藥品一樣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和有關部門的科學鑒定,而且臨床試驗案例和數據不能用于廣告宣傳。“許多增高產品吹噓使用該產品能增高多少多少厘米,純屬無稽之談!”
問及增高產品市場為何經久不衰,董京生說,主要是有市場需求。據記者了解,目前,不光找對象要求身高,連就業也開始有了身高的“硬杠杠”。因此,家有身材矮小的孩子成為眾多父母的最大心病。實際上,增高產品的療效一般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才能看到,騙子們正是利用了人們渴望身材高挑或高大的特殊心理設下騙局,信誓旦旦地承諾“增高產品半年或一年見效”,在短時間內大肆斂財后迅速逃脫。
董京生認為,要徹底清除虛假增高產品,除了加強廣告市場管理外,關鍵是堵住源頭。他建議對增高產品“亮紅燈”,暫停所有增高產品的審批及生產,盡快設立增高產品的行業標準,提高增高產品的市場準入門檻,同時廣大消費者要增強理性消費觀念,警惕商業陷阱。(楊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