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社報道 香港消委會昨日發表一項調查報告顯示,香港市面上盛行的女士“豐胸”產品,部分含雌激素過多,胸未必“豐”得了,且會增加中風的危險。
“豐胸”成份如何會由胸部跑上了腦部,專家未有詳細解釋,人們也不甚了了;只是如果因貪靚豐胸而搞出個“豐腦”爆血管,倒是“因小失大”,大大的不值
得了。
其實,在部分女士之中盛行的“瘦身”、“纖體”和什么“香薰”、“美白”,都是近年才流行的新“玩意”,豐胸倒是比較“古老”的“業務”了。但不管新舊,無非都是反映這樣一個事實,就是女士們對胸部的重視遠遠大于腦部,只要能有助于加強美貌或美態,是不惜功本、不顧一切的。那怕多少醫生學者曾經提出勸喻或警告,“要靚唔要命”仍是千古不易的“真理”。
不過,香港女士們近年如此沉迷于追求身材或樣貌,以至達到盲目和瘋狂的程度,倒是頗值得研究的一個社會問題。據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女性用于減肥或美容的金錢支出,在亞洲區內是最高的,平均每位女士每年用于這方面的支出為五千港元,也有高達數萬以至十多萬元的。
另一項調查更顯示,香港女性有六成對自己的身形不感滿意,認為“瘦身”比家庭、事業、健康更重要的也達四成,比率高于星馬和內地。
但不久前另一項調查則顯示,港人包括男性女性,體重增加的速度在亞洲區內都是“數一數二”的,被訪者中僅有三成七的體重符合標準。而究其原因,是港人吃的太多、太好,特別是偏好吃快餐和煎炸食物。一些人包括部分女士,一方面大吃大喝、放縱自己,以至體重日增,同時卻又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去瘦身減肥。
這里面,其實反映了一些心理問題。一些女士,把追求瘦身視作自己的“人生目標”或“成就”,從瘦身的過程中得到“成功感”,因為她們在其它方面感到自己不如人或根本無所事事,只有出此“下策”。當然,更多的女士是在“羊群效應”之下,眼看同事、友人都紛紛“瘦身”、“纖體”了,自己不“纖”不“瘦”,就好像脫節、落伍了。此外也不能不“佩服”一些纖體公司所制造出來的廣告效果,如最近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肥肥”沈殿霞的女兒欣宜成功減肥,由“肥妹仔”變了美少女,令不少女孩子頓生“東施效顰”之念。對此,業界名之曰“欣宜效應”,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是保持體重的不二法門,而且不難做到;但不少女士“舍易取難”,寧愿吃足苦頭,減到“頭暈暈”也要去“纖一纖”,實在難以理喻。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