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寧6月18日電
人與生態的矛盾在這里通過一種新的燃料得到了解決。中國政府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推廣和建設沼氣池,保護了當地民眾世代相傳、賴以生息的“綠色家園”。
一幢漂亮的小樓藏在滿山的綠色中。廚房里的女主人將沼氣灶的開關輕輕一扭,蔚藍色的火苗立刻歡快地跳動起來。這是記者日前在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農民劉玉民家看到的景象。
目前在廣西這個中國南方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政府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建好戶用沼氣池214萬座,可以為農民提供優質燃料8億多立方米。
沼氣是一種替代性的清潔能源。運用堆積豬羊等家畜糞便的辦法,可以在自家院內十分方便地得到足夠的沼氣。而在過去,農民們要做飯燒水,只能上山去砍樹,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
壯族農民韋炳山說:“有了沼氣,你抬我到山上去砍柴我都不去。從前是‘不怕沒米下鍋,就怕灶下無柴’,所以我們才亂砍濫伐,山上最后連拇指粗的樹都沒有一棵。”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近五千萬人口,40%是少數民族。最大的少數民族是壯族,也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此外,還有苗、瑤、京等11個較小的少數民族。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已在這塊穿越北回歸線的“綠色”家園里漁獵、耕作了數千年。
根據林業部門的統計,在平均10戶人家就有2個沼氣池的廣西,森林覆蓋率從1996年的34%提高到現在的41%。
維護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被中國用法律進行了規定。1984年頒布的《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上級國家機關應當把民族自治地方的重大生態平衡、環境保護的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統一部署。”
廣西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梁積漢說,沼氣的好處還不僅僅是提供清潔能源,替代薪柴。沼氣需要養豬,它同時也促進了養殖業。沼氣液還可作為優質的農家肥。
2003年,僅水果一項就讓恭城縣的農民人均純賺2032元,同比增收168元。
種了8畝果園、年收入好幾萬元的平安鄉黃嶺村村民黃光富一句話道出了“天機”:“用沼液種出來的水果就是不一樣,形狀好看,含糖量高。連外省的客商都來我們這里采購,每斤的價錢比普通的要高出幾角錢哩。”
“沼氣作為一項變廢為寶的生物能源,還起到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的作用。”自治區農村能源辦主任肖超說,用沼液、沼渣施肥種植水果、蔬菜、糧食等農作物,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用量,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而且農產品的外觀好、品質高、產量高,是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食品,在市場十分暢銷。
擁有廣西最漂亮的村級文化廣場的北流市羅政村,這里幾乎所有農戶都用上了沼氣,家家發展庭院經濟,許多村民還建起別致的樓房。富裕起來的村民們,自發地組織了龍獅隊、秧歌隊、粵劇隊、男女籃球隊,還常常到村里的廣場去排練。
“早上到廣場散步,白天在自家的院子里澆花淋菜喂豬看果,黃昏到圖書館看報,晚上到籃球場打球。這樣的生活,充實而快樂。”今年56歲的農民鐘耀榮說。(李嘉
林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