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茂林
我市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取得新成績,目前已有7戶機構獲準或完成升級增資,從而進一步壯大了我市的金融規模。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未來經濟的制高點。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是關乎我市推動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后勁的一個重大戰略性
措施。經濟高速發展離不開強大高效的金融支持。資金融通方便快捷,就會帶來機構、信息、客戶,可以促進產業結構升級,促進就業。反之,資金融通渠道不暢,資源得不到優化配置,經濟發展就受阻,經濟就難以上一個新臺階。另一方面,當前山東半島地區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要依賴自己內部創新、依賴自主知識產權、自身創造原動力的新時代。新時代需要一個中樞神經來配置資源,這個中心首先必須是金融中心。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經濟中心城市一般都是重要的國際或區域性金融中心。青島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不僅是青島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半島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
青島市金融業近幾年得到較快發展,但與其它同類城市相比還有差距,與經濟發展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不足。金融保險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被公認為衡量一國(或地區)金融發達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2003年青島市金融業增加值45億元,占第三產業的6.5%,比寧波、廈門、深圳分別低5.3、7.1、15.7個百分點。同時,我市金融改革與近年經濟亮點不斷的江浙地區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江蘇一些地方的農村信用社已經改組為農村商業銀行,浙江民營資本入股商業銀行也如火如荼。區域性金融中心必須是區域金融資源的集散中心,是資金集散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產品中心、金融機構聚集中心、金融創新源泉中心、金融服務中心、金融監管中心,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金融中心的實質性繁榮要靠實體經濟作支撐。融通資金是金融市場最基本的功能。如果沒有有效的資金需求,實體經濟無法創造出良好的效益回報,就難以形成巨量資金流動。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實際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的成果。倘若沒有經濟發達的長三角作為腹地,上海金融中心的發展速度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快。青島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設,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山東半島地區的經濟發展。省委、省政府提出發展半島經濟圈的設想,對青島市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是一個良好的機遇。隨著半島地區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青島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地位必將日益提高。
金融中心城市的形成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和金融業發展的自然過程決定的,但政府也發揮著重要推動作用。特別是在金融中心形成的初期階段,更需要由政府提供政策優惠和制度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前來投資和設立辦事機構,從而加快金融中心自然聚集和形成過程。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加大政府推動力度,就可以用幾年的時間把青島市發展成為金融機構聚集、金融市場輻射功能強、金融環境優良、金融產業化程度高的金融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