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連日來,西海岸項目建設捷報頻傳,繼前不久麗東化工、曉星鋼簾線等外資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后,總投資2150萬美元的日本獨資項目青島海華纖維有限公司又在開發區正式奠基。大項目的頻頻落戶,是開發區對外開放事業不斷邁
上新臺階的標志,也是這個區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招商水平和檔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
近幾年,特別是2002年“挺進西海岸”戰略實施以來,西海岸的開放開發和招商引資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截止到2003年底,開發區已累計批準千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230個,過億美元的項目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40個。其中,有總投資8.87億美元的“三國四方”港口建設項目,有總投資1.8億美元的韓國浦項冷軋不銹鋼項目,有山東省出口貿易大戶日本三美電機,還有經幾次增資后投資額超過2億美元的韓國高合化纖。內資項目建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國內最重要的大型造修船基地之一———海西灣造修船基地已落戶開發區,海爾、海信、澳柯瑪、中集、寶鋼等眾多國內大企業也在這里興建了生產基地。
這些國內外知名工業企業的集聚,不但構筑起了西海岸以這些骨干企業為龍頭的家電電子、石油化工、生物醫藥、機械制造等支柱產業,為開展產業集群招商奠定了基礎,而且引來了眾多下游項目為之配套,使西海岸的產業鏈招商效益初現。海爾、海信等大企業已經與日本三洋、日立等企業實現了合作,邯鋼涂彩板、成門通信、光電科技股份等大項目也因開發區形成的產業優勢而紛至沓來。另外,港口的發展和大工業企業的落戶,吸引了一個個物流大項目搶灘西海岸。太平洋貨柜、中集集裝箱、前灣國際物流等大項目紛紛來此落戶,進一步促進了西海岸的產業聚集和開發。
進入2004年,依托區內各大企業和已形成的產業優勢,開發區提出了“依靠六大產業團地,開展產業集群招商”的新思路,提升利用外資的層次和水平,重點引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的龍頭項目,引進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配套項目。同時,著力引進占地面積少、資源消耗低、投資密度大、產出效益高的環保項目,促進招商引資由量向質的轉變。在此基礎上,推動區內現有企業的增資,把已經落戶的企業做大做強。
為實現招商工作上的新突破,開發區進一步強化了科學發展意識,積極營造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投資環境。年初,開發區一改過去的“全民招商”思路,實施專業化招商手段,成立了四個專業化招商促進局。同時,開工建設了“六大產業團地”和“五項精品工程”,使西海岸的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提升。并在繼續推行行政審批“一站式”、企業登門服務、項目“專辦員”等服務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實施了企業約見區領導制度。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使這里的發展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雄厚的產業基礎、科學的招商策略和良好的服務環境,使西海岸項目建設走上了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并不斷實現著新的跨越。今年前5個月,開發區共新批準外商投資項目44個,其中千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10個,實際利用外資3.37億美元,占總量的80.7%;實際利用內資22.5億元,引進投資額3000萬元以上的內資大項目21個。(王江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