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7月10日電(記者王曉明、馬揚)針對當前“特長班”市場魚龍混雜的情況,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政府在其中應有所作為,理順、規范這一市場,以使更多的兒童享受到貨真價實的學前教育。
雖然兒子才三歲,但吉林省長春市民黃雯佳已經開始準備給孩子報“特長班”了。她說:“這些班我認為都挺
有用的,只要孩子能報的我保證都給他報,不管能不能學到東西,到里面熏陶一下多多少少總會有點好處吧。我個人認為,這個班能夠存在就證明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現在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太多了,也不知哪個好哪個壞,孩子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只有碰運氣了。”
黃雯佳的想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長春市實驗幼兒園園長李紅丹認為,“特長班”的存在說明了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說是適應社會需求的產物。她認為,當前一些人利用家長渴望加強對孩子學前教育的心理開辦大量“特長班”,教育質量良莠不齊,有的還有亂收費的現象,使得學前教育市場魚龍混雜。她說:“很長一段時間,這種現象一直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政府缺乏相關的文件或機構對其進行指導和監督。”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于偉認為,“特長班”的出現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說是“教育服務社會化”的表現。他說,現在有些人看到了這種“特長班”的一些弊端,就把它推到完全對立的角色上去,這是沒有必要的。它能夠出現就說明它有市場。有市場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會逐步走向專業化,從實質上來說這對孩子是件好事。于偉認為,從趨勢上來講,這種“特長班”不會消亡,反而會越來越專業,水平越來越高,效果也越來越好。但同時他也指出,目前我國政府缺少相應的政策來促進和推動這一事業。政府應該營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這一產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完)
特約編輯 故國晚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