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15日電 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他們首次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觀測到單個電子的具體位置。這一突破實現了核磁共振的原子級成像,將使未來的顯微鏡可以在納米尺度上觀察到分子內部立體的結構圖像。
報告說,科學家們在研
究中采用了一個微型振動懸梁。該微型懸梁的直徑只有100納米,長度僅為85微米。借助這一懸梁,科學家能夠直接探測固體物質內部單個電子發出的微弱磁信號以及單個電子在周圍磁場作用下的運動,使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的辨別率達到納米尺度,將目前觀察人體器官用的醫療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的精度提高了約1000萬倍。
科學家說,這項成果將對從蛋白質到藥品,從集成電路到工業催化劑等各種物質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因為這些研究都需要詳細地了解物質的原子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