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膠州市城鄉市場上活躍著一大批頭腦靈、路子寬的“經紀人”,他們上接市場,下聯農戶,對外參與競爭,對內提供服務,進而組建了一批專業合作的經濟組織,使千家萬戶的小農經濟順利實現了與國際國內大市場的對接。 眼下正是土豆銷售時節。在膠州市膠西
鎮,農民們手拿“土豆經紀”宋增太開出的優惠信譽卡,成群結隊地前來銷售。按照信譽卡上的內容,農戶在出售時可以享受到價格上的優惠。宋增太是一個“土豆經紀人”,如今,像他這樣辦起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在膠州市總數已達1055個,吸收和帶動農戶33420戶。他們聯系著1萬多名國內外客戶,使膠州生產的各種蔬菜遠銷到世界各地。 據介紹,膠州市擁有農業人口61.6萬,但耕地面積僅有80.4萬畝,人均1畝多地。這些農戶怎樣調整農業結構?怎樣參與市場競爭?很顯然,單靠農民自己,是很難實現小農生產與大市場對接的。為此,膠州市不斷強化市場載體建設,先后建成了膠東大椒城于家村市場、苑戈莊市場、沙梁市場等10多個大大小小的專業蔬菜批發市場。隨著時間的積淀,這里便逐步醞釀出一大批能說會道、頭腦靈活的“經紀人”。他們以靈敏的市場觸角感受著行情,運作著市場買賣。他們的出現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產業化進程,弱化了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 在經紀人的“組織”下,小規模分散經營被整合為集約化經營,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了農民整體進入市場的步伐。洋河鎮奶農合作協會會長葛玉欽也是個地地道道的“經紀人”,協會幫助奶農預測今后奶業發展趨勢,指導奶農生產與銷售,并爭取歐盟專項支持資金20萬元,建立了獸醫疫病服務站,又設立了畜牧“110”熱線服務電話。他們與青島奶業、妙士等龍頭企業公司簽訂了長期鮮奶收購合同,確定了最低保護價,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種草養畜和發展規模化養殖,使養殖業成為洋河鎮第一支柱產業。 平常,“經紀人”還承擔了科技推廣站的作用,向農民提供良種和技術服務。很多“經紀人”與科研單位、職能部門聯合,利用舉辦培訓班、開發新技術等形式,加快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馬店鎮大椒協會中的“經紀人”積極聯絡農業技術服務部門、龍頭加工企業、營銷大戶,所提供的市場供求信息、技術信息等始終處在大椒產業的最前沿。(梁學勇趙法文姜蕙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