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一”建軍節前夕,平度市蓼蘭鎮小于家村農家婦女孫淑蘭被評為“山東省十佳優秀兵媽媽”,她是青島市唯一獲此殊榮的一位。 今年65歲的孫淑蘭,白發蒼蒼,一臉的慈祥。就是她,含辛茹苦將6個兒女撫養長大,都參加了工作,讓平民門里出了三個“虎子”,成為軍隊中的
棟梁。 長子于志堅,現為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的總設計師。我國一次次衛星上天、宇宙飛船的監控,都有他指揮若定的身影,特別是“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舉國歡騰,舉世矚目,于志堅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多次榮立大功,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小兒子于志峰,原為解放軍某部副營長,多次立功受獎,2001年不幸因公殉職。
孫子于曉帥,由于藝術才能出眾,2000年被解放軍某藝術團特招錄取,去年又以優異成績考入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
這些優秀軍人的成功,于志堅的話最能代表兒孫們的心聲:“我們的成長與進步,離不開母親的付出,功勞是屬于她老人家的!”
孫淑蘭自20歲出嫁,丈夫在外地工作,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當時還沒實行計劃生育,6個兒女一個個降生,還有年邁的公婆,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孫淑蘭的肩上。她起早貪黑,下地一身汗,回來還要照顧一家老小,一年到頭不停閑。上中學的大兒子于志堅,不忍心讓母親再這樣勞累下去,含著淚說:“媽,我輟學吧,跟你下地掙工分,供弟弟妹妹上學。”孫淑蘭真想有人扶她一把,可她更懂得兒子的心。志堅從小聰明,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能考上軍校當一名合格軍人是他最大的心愿。母親說:“家里的事你別管,你能有個好成績,就是幫父母分憂了。”孩子們特別懂事,白天潛心學習,放學回家就幫助媽媽挑水、做飯、洗衣服,到野外挖藥材、野菜,以補家用。孫淑蘭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孩子們上學捎飯,她盡可能給他們帶點好的,自己吃粗糧。在兒女們眼里,一件已經褪色的舊衣裳,陪伴著母親白了頭發。
孩子們沒有辜負母親的一片苦心和期望。1978年,于志堅以優異成績考取了解放軍測繪學院人衛系。手捧錄取通知書的兒子不禁喜憂參半。喜的是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憂的是這一去就是4年,自己不但不能幫家里忙,還要增添很大的負擔。豁達的孫淑蘭安慰兒子:“只要你們有出息,能為國家多做點貢獻,俺啥坎兒都能過!”
兒子對母親的思念與感恩,化作了學習的動力。于志堅大學畢業后很快成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測控通信系統的總設計師,做母親的從電視上看到了兒子,欣慰地笑了。自己一輩子的心血沒有白費,多年的艱辛換來了甘甜。
1987年秋天,正是收獲的季節,可大兒子為了“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的發射而日夜奔忙,孫女無人照看。孫淑蘭對丈夫說:“兒子做的是國家的大事,不能讓他分心。”為了讓兒子沒有后顧之憂,孫淑蘭毅然舍棄了地里待收的莊稼去了部隊,擔負起照顧孫女的重擔。
兒女們一天天長大,1987年,孫淑蘭又送小兒子于志峰參了軍。于志峰秉承了母親的優秀品質,在部隊刻苦學習,努力工作,1989年考取了軍校,畢業后成為解放軍某部最年輕的副營長。
孫子于曉帥出生10個月的時候,孫淑蘭將他領回了家,悉心撫養教育了整整5年。孫子該回父母身邊上學了,臨走時哭著扯住奶奶的衣襟,怎么也不愿意離開。
兒女們常說:“我們的母親雖然平凡,可她是我們全家的脊梁,沒有她的吃苦耐勞、忍辱負重,就沒有我們兄妹的今天。”
1997年7月,孫淑蘭的丈夫突患腦溢血癱瘓在床。為了不影響孩子們工作,孫淑蘭拖著多病的身子晝夜服侍丈夫,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孩子們實在過意不去,遠在部隊的兩個兒子也很掛念。孫淑蘭說:“你們放心吧,你爸有我照顧。”她心里最清楚,自己責任重大,為了兒女們多出成果報效國家,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2001年5月,命運再次讓這位母親肝腸寸斷。小兒子于志峰不幸因公殉職,年僅33歲。噩耗傳來,部隊官兵為失去一位好戰友而悲痛,父老鄉親為失去一位好兒子而哭泣。孫淑蘭擦干了眼淚說:“志峰沒有給家里人抹黑,他為國捐軀,值得!”人們無不為這位優秀母親的高尚情操而感動,部隊首長沖她深情地敬了一個軍禮,含著淚花說:“您真是我們的好媽媽!”
孫淑蘭蒼老了,她那孱弱的雙肩,依然為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無私奉獻著,也收獲著豐碩的果實。今年3月初,孫子于曉帥回家探親,將“優秀士兵”的獎章送給了奶奶,對奶奶說:“我一定當一個讓您放心的好兵,明年得一個更大的獎章送給你。”孫淑蘭流淚了,那是幸福的淚水。從孫子的身上,她又看到了隔代的希望,看到了我們國家、我們軍隊的希望!陳偉偉李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