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的2003年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評選中,境外家庭首次參評。盡管此次評選沒有把單親和離異家庭排除在“五好文明家庭”之外,但遺憾的是,沒有一戶單親家庭參加此次評選。對此,全國婦聯教育處副處長白荷表示,“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五好文明家庭的硬指標!
昨天白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
,由于喪偶而形成的單親家庭有資格參評“五好文明家庭”,但并不提倡離異的單親家庭參評“五好文明家庭”,離異的單親家庭可以參評“學習型家庭”等其他評比。
但上海社會科學院婦女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徐安琪昨天表示,如果主辦單位能讓單親家庭參評“五好文明家庭”,將是一大進步,“對于單親家庭,應該給予人文關懷,而不是片面的評價,。”
由全國婦聯帶頭創建的“五好家庭”活動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展以來,已歷經半個世紀。并已經成為各級婦聯持久而有效開展的一項品牌活動。在上海,近20年來,已經有近6500戶上海家庭榮獲市級“五好文明家庭”稱號,市、區、街道三級“五好文明家庭”已達50多萬戶,他們無疑是非常優秀的。
而在這20年來,上海的家庭結構,家庭功能以至家庭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還會繼續變化,徐安琪說,“我很難估計上海單親家庭的數量,但我知道離婚率在上升,單親家庭的數量也在上升。”
“單親家庭是家庭的一種形式,完全應該有資格參評五好文明家庭,而且不應該人為的將單親家庭劃分為喪偶的和離異的,”徐安琪說,“五好文明家庭的評選應該注重家庭的理念,未必需要家庭結構完整!
白荷解釋,“一些單親家庭,在喪偶之前,夫妻非常和睦,只是因為不可抗力才變成單親家庭,喪偶之后,一方能獨立撫育兒女成才,這樣的家庭當然可以參評五好文明家庭”。
對于這樣的說法,徐安琪提出了異議,“這樣的假設根本不成立,誰說喪偶前的單親家庭一定是夫妻和睦的,對于痛苦的婚姻關系而言,離婚是最好的選擇,關鍵在于成為單親家庭后,父母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離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據上海科學院社會學副研究員陸震估計,上海單親家庭的數量大概占上海家庭總量的10%左右。但“好人不離婚,離婚不正經”的世俗觀念卻沒有因為單親家庭的增多而有所改變。
白荷說,1996年,“五好文明家庭”的標準曾經有比較大的調整,除了家庭成員要有具備中國的傳統美德外,還增加了熱心環保和公益事業、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等現代的標準。對此,陸震建議,“應該把夫妻和睦的標準改為家庭成員和睦相處。”
徐安琪說,據她的調查,盡管外遇和家庭暴力也是離婚的原因之一,但性格不和仍然是大部分夫妻離婚的主要原因,對于單親家庭而言,離婚是個人的選擇,不要將單親家庭典型化,“應該用平常心來看待單親家庭!
但白荷說,“五好”是家庭的典型,匯集了家庭的所有優點,來源于群眾,應該成為群眾的榜樣,“單親家庭顯然不夠全面”。
9月,上海市婦聯將為300戶榮獲2003年度上海市“五好文明家庭”的家庭進行表彰。據上海市婦聯的統計,參加此次評比的家庭64%是三人以上的大家庭,33%是三口之家,只有3%是三人以下的小戶型家庭。(陳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