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在宏觀調控中,著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問題、體制問題和增長方式問題”,抑熱防冷,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該升溫的升溫,該降溫的降溫,該穩定的穩定”。上半年,全省經濟發展呈現出了“一低三高”的良好態勢。
“抑熱”與降溫
7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一行到山東德州調研,在大壩水泥廠市場調查時發現,該廠生產的水泥價格比較低,究其原因,認為該企業規模較大,原材料比較便宜,因而導致一些小水泥廠都不敢盲目上馬。這樣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使價格比較規范,避免了低水平重復建設。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針對部分產業過熱過猛的情況,山東省出臺了《關于防止部分行業過度投資加快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嚴把建設項目審批關:對國家明令禁止的違反法律法規的在建項目,一律停止建設;對不符合環保規定、城市規劃、項目審批等程序的在建項目,一律暫停建設;對不符合國家政策的擬建項目,一律停止立項審批。山東省對日產2000噸以下的水泥企業進行了關停,并且停建了所有在建的鋼鐵項目。
同時,山東認真清理整頓園區建設,嚴格用地管理。在保持投資適度規模和增幅基礎上,注重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用增量結構的優化促進存量結構的優化,進而帶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使投資于產業升級、結構調整、市場取向漸趨一致。同時,投資主體還呈現多元化,資金來源渠道不斷拓寬。上半年到位資金就達3586.9億元,其中民間投資額2404.8億元,占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72.7%,成為推動投資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
“防冷”與升溫
山東省在宏觀調控中“抑熱”也“防冷”,既給過熱的行業潑冷水,也給農業等過冷的產業加溫,從而使經濟持續協調快速發展。把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調整結構和農民增收緊密結合起來,使農村經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
今年以來,山東加快建立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資保障機制,采取貼息、配套、補助、獎勵等形式,鼓勵引導工商企業、金融、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農業、農村。山東要求農村信用社每年將儲蓄存款的50%以上用于支持農業,山東農村投資擺脫低迷狀態,增幅高于城鎮,1至6月,全省農業貸款比年初增加200.01億元。糧食直補落實到位,全省直補糧農1664.5萬戶,農業稅降低三個百分點。夏糧獲得豐收,據統計抽樣調查推算,小麥總產1585萬噸,增長1.3%。同時,重點項目中長期貸款持續增加。特別是國家重點支持的瓶頸產業貸款增長較快。信貸登記系統顯示,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貸款比年初增加18.3億元。
經濟發展速度快、效益高,工業生產在優化結構、產業升級中高速增長。輕工業增速加快,扭轉了落后于重工業的局面,工業生產正逐步由偏重投資需求向滿足消費和投資的雙重需求均衡發展,制造業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930.4億元。
“平衡”與穩定
縮短東西部差距,是山東借宏觀調控之力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頭戲。如何統籌區域發展,增強全省發展的整體優勢
山東以青、煙、威為主體,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以濟、青為核心,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東部突破煙臺,中部突破濟南,西部突破菏澤,以此來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實施促強扶弱帶中間戰略,確定重點抓好30個強縣和30個欠發達縣,促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
今年2月份,山東省在菏澤召開加快菏澤發展現場會上,就提出了東西聯動、干部交流、勞動力轉移三個大的舉措。近期內100個項目中的第一批已經對接;交流的干部已經全部到位;東部企業提供用工崗位11.5萬個,有7.4萬人簽訂了用工合同。今年山東省確定省直部門、8個經濟強市結對幫扶菏澤。濟南、煙臺、威海等與菏澤9個縣區簽訂了勞務合作協議。今年4月,山東中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利稅、進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地方財政收入等5方面增幅均高于東部半島城市群。其中,中西部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增長近七成;工業利稅增長近五成;進出口增長六成多;地方財政收入增長近三成。
中西部地區加速發展,區域經濟將逐步趨向協調。本報記者 趙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