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英國《觀察家報》刊出調查報道,指出英國大學“甩賣學位”,引起軒然大波。報道稱,資金拮據的英國大學正在向本來不能畢業的學生頒發學位證書,為的是收取更多前來求學學生繳納的學費。這篇報道的作者布萊特說,“甩賣學位”的丑聞在英國已經相當普遍,從名牌大學到一般的理工科大學;從本科生到研究生
;從外國留學生到本國學生都有這種現象。
英國伯納茅斯大學設計、工程和計算機系教授理查德·維納的所作所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他曾向教員發出電子郵件說,鑒于報名申請入學新生數量下降,要把不能通過考試的學生數目控制在“最低限度”。
這位教授寫道:“我要求所有有權判卷的教員對考試成績為30多分的學生多加關照,如果成績為38或39分,如果可能的話,適當地再找1至2分(及格的成績為40分),而不要把這類問題留交考試委員會去決定。”(英美大學一般畢業前的綜合考試分數差1-2分,可以向學校考試委員會申述理由,要求提高評分)。
他還直截了當地告訴教員不讓學生通過考試的后果:“我常常把這一問題歸結為錢。當考慮到每個學生會給學校帶來大約4500英鎊收入時,你也許就對這個問題了解得比較透徹。至于這個問題對學校可能產生的影響,你們和我一樣,都是能算清這筆賬的。”
理查德的例子并不是一個特殊情況,在英國的許多高校,教師在判卷時都感受到了這種壓力。此間媒體指出,已經曝光的大學人為拔高學生成績,“甩賣學位”的現象恐怕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
英國教育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由來已久,經費缺口高達100億英鎊。目前主要的解決辦法有兩個:一是政府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但英國政府預算捉襟見肘,難有大的改觀;二是大學自謀生路,擴大招收外國留學生,以解燃眉之急。最極端的例子是,有的英國大學班上,90%的學生竟然都是中國留學生。此外,許多高校用各種手段吸引本國學生,靠收取學費解決財務困境。
特約編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