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某國際連鎖餐飲企業的北方地區總部設在市南區的一座寫字樓內,每年僅這家企業上繳的稅收就達到上千萬元人民幣,而這家總部的辦公場所不過幾百平方米。近年來,市南區積極發展樓宇經濟,使之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有效手段。
“樓宇經濟”是一種“隱藏
”在商用樓宇中的經濟形態,以商務樓為載體,通過招商引資,開發、出租樓宇引進商務企業,從而引進稅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在市南區林立的高樓背后,樓宇經濟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目前,市南區共有91座寫字樓,總建筑面積達到303.6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84座,總建筑面積266萬平方米,入駐企業已達3000多家,涵蓋金融、軟件、旅游、商貿、物流、社會中介、企業總部等多個領域。這些樓宇每年創造的稅收達到8.9億元,平均每座樓宇的稅收超過1000萬元。
現代服務業依托樓宇發展勢頭強勁。去年以來,落戶市南區的金融機構新增8家,總數達到47家;新增律師事務所4家,總數達到59家;新增物流企業179家,總數達到587家。這些專業服務業規模均達到全市總量的70%到90%以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為市南區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經濟增長空間,使土地資源的潛能獲得了比較充分的釋放。
總部經濟也成為市南區樓宇經濟的“新貴”。目前入駐寫字樓的企業總部已達到200多家。寫字樓中的總部既包括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帶有總部性質的辦事處,也包括海信、青啤、雙星等大企業總部。近來,發展較好的民營企業也紛紛將總部遷至市南,例如巴龍集團、一諾集團等。
在發展樓宇經濟過程中,市南區充分挖掘可資利用的土地資源,不斷開拓樓宇發展的新空間。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市南區重點鎖定金融保險、軟件研發、公司總部、中介機構和教育衛生等服務貿易項目。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于大企業總部等給予一定門檻性租金補貼。
經過積極運作,市南區目前已形成以國際金融中心、中銀大廈、銀河大廈、海信大廈為代表的金融專業樓,以科技大廈、軟件大廈、龍巖樓為代表的軟件專業樓,以世貿大廈、山東國際貿易大廈、黃金廣場為代表的外貿專業樓,以豐合大廈、福泰廣場為代表的物流專業樓,以綺麗大廈為代表的服裝專業樓等一批專業特色樓宇。(姜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