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了十多年的馬拉松長跑之后,青島石化工業的時鐘,在“大煉油”終獲批復那一刻正式啟動。一個巨大的“石化城”的藍圖也隨之在西海岸鋪陳開來。
這將是一幅怎樣的圖景?石化工業綿長的產業鏈條、強悍的拉動能力將給這座城市帶來怎樣的改變……
2004年7月21日,青島大煉油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在青島召開的第三次會議,傳遞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青島大煉油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獲得國家有關部門批復。
此前,《青島大煉油工程勞動安全衛生評價報告》、《青島大煉油工程環境影響報告》已分別通過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環保總局的批復。
至此,建設青島大煉油工程涉及的所有報批事項均已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復,標志著青島大煉油工程已獲準建設,青島石化基地建設終獲突破性進展,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這一項目的實施,不僅是青島石化工業發展史上的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和青島經濟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21世紀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事件。它的實施,標志我市石化工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了解一下這一項目的有關信息,有利于我們在發展這一產業的同時,科學合理地規劃和布局西海岸以及我們這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景,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一座龐大的石化城
在今后兩年左右的時間內,在西海岸毗鄰油港區的一片140多公頃的土地上,將平地崛起一座規模宏大的煉油企業。
與世界各地正在運行的這類裝置相比,在這一廠區內將要安裝的一期年加工原油能力為1000萬噸的煉油裝置,不僅是國內目前單系列最大最先進的一套煉油裝置,而且也是當今世界最大最先進的一種裝置。
這一總投資近100億元的項目,每年將生產汽油、煤油各100多萬噸,柴油近500萬噸,石腦油近100萬噸,還有液化氣等其他產品近80萬噸。它所生產的汽柴油產品的質量,可全部達到發達國家最新排放標準,達到我國2010年的排放標準,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此同時,青島大煉油項目的生產過程,將采取國際先進的環保技術設計建設,使整個項目實現全流程封閉的清潔化生產,達到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環境目標。可以說,是一個“綠色”的大型煉化企業。
除了由高達幾十米、直徑近10米、單體最重達2000噸左右的反應器等大量塔、罐和管道組成的主要工藝裝置以外,廠區內直接圍繞生產的功能區域還有管理、污水處理、動力、油品儲運、鐵路和公路裝卸等輔助設施區域。需要各類工種的員工六七千人。
如果能夠繼續實現二期煉油工程和不斷進行下游項目的建設,那么,以煉油廠為龍頭,將有更多的投資巨大的化工企業擺放在它的附近,比如煉油企業當然的下游項目———乙烯,就是投資規模遠比煉化要高得多的工業設施。據了解,一套百萬噸級大型乙烯裝置的投入,就是千萬噸級煉油設備的兩到3倍。
加上來此“扎堆”的大量衍生品生產企業和廠區外配套的油港、油庫群、液體化工碼頭、電廠、供水廠、污水處理設施……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西海岸大型石化基地的設想將變為現實,西海岸油港區以西沿膠州灣一帶的十幾平方公里海邊灘涂,將會建起一座名副其實的“石化城”。
一個石化產業鏈
在這一項目的主要產品目錄中,可以看到一個鮮見的名詞———“石腦油”。其實,這是一個很形象的名詞,其意就是,在煉油裝置內,黑色粘稠的石油經高溫蒸氣蒸餾產生的各類產品中,按比重它是居于渣油、重油、柴油、煤油、汽油這些產品“腦袋”之上最輕的一種油品。這種常溫常壓下最輕的一種液態油品,就是人們熟知的最重要的化工基礎原料———乙烯、丙烯、芳烴等的原料。以“石腦油”為原料經催化裂解產生的乙烯等基礎原料產品,將會進一步生產出大量的化工產品,加上上百種煉油過程中產生的其他的直接的原料,由此更可以衍生出成千上萬種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工產品,如人們熟知的性能不同的各類塑料、橡膠、纖維、涂料、硫酸、農藥等等,可以說,幾乎覆蓋我們生活所需的產品。
目前,看好石化產業的發展前景,已有總投資約7億美元的眾多石化下游企業落戶西海岸,與此同時,還有美國、日本、韓國以及歐洲和我國臺灣等地的世界幾十家著名化工公司,在上游原料來源由于大煉油的出現而進一步突破之際,正在醞釀進入。
據有關專家分析,石化工業對經濟的帶動和促進,將以幾十倍的增長效應遞增。
正是因為如此,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將石化工業與電子工業和生命科學同等看待,甚至作為核心工業,實行一種“化學群”戰略,在產業的布局和結構中,大氣魄,大手筆,集中10至20平方公里的土地,造就一個個規模龐大的“石化專業區”,實現上下游產品鏈接,形成一個“大而全”的產品供應基地。這種“化學群”戰略,突出的好處就是,順應了石化產業的工藝特點,就地依次供貨,實現連續加工,“趁熱”加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以及保存、運輸的成本,同時獲取多種衍生產品,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
一個重大機遇
不僅是國家重點大學———石油大學在西海岸的落戶,從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也同樣透露出一些頗具說服力的信息:針對西海岸日益成熟的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特別是瞄準青島大煉油項目獲準建設的巨大機遇,該學院從今年9月份起,將開設以石油冶煉油、化工及自動化、精細化工等為方向的化工工藝專業。
各種信息表明,與未來各類上下游廠區內直接圍繞生產的數以萬計的從業人員相比,石化產業對西海岸第三產業的帶動效應,將更為廣泛和深刻。目前,這一帶動作用,正在逐漸顯現,從港口物流到房地產業、生活服務等各行業,都在對市場的需求進行新的評估,以做好應對的準備。
對于青島西海岸來說,這一項目的實施,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是西海岸第三產業發展和城區發展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是城區發展的一個重大契機。隨著石化基地建設的展開,圍繞這一產業的大量的資金流、物流和人流,將不斷地涌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上下游項目不斷進入西海岸,產業鏈將會不斷拉長和向縱深發展,服務業將進一步繁榮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肯定地說,不僅物流、金融、保險等行業,還將有更多的科研、教育等相關的高端產業,不斷進入并借機發展。
曾有一個粗略的估計,圍繞這一項目,將可能創造出十幾萬個就業機會。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透露的信息進一步表明,工程將帶來大量的就業機會。因為,這一工程將擺脫過去國家投資的重大項目的傳統模式,采用市場化的體制和機制,也就是說,企業大量從業人員和圍繞這一項目的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消費需求,將完全社會化,由此,無疑將為新城區三產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會和促進力量,西海岸城區的擴張和裂變,由此將會進一步加速。
一個產業戰略
歷經十幾年的準備和審批,這一人們翹首以待的省市重大項目的開始實施,還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產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青島市便確立了石化工業發展的方向,正式把大型煉油作為龍頭項目,進行招商引資。從那時起,開發區不僅在一期油碼頭以西北臨膠州灣的沿岸,預留了8平方公里多的灘涂地和淺海地,先期進行了部分土地的平整、筑壩圍海和吹填造地,以后又在與這一地塊相鄰的西部海邊灘地,再次規劃出大約7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先后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了施工的前期準備,“虛地以待”十幾年。與此同時,開始了堅持不懈的招商引資,從最初中(山東、青島)、韓、沙特的三國四方,后來的三國五方(加“中石化”),以引進外資為主,到現在的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為主,先后經歷了13年的歷程,可以說是矢志不移。
產業的發展,不能急功近利,它需要長遠的戰略眼光,也正是這種深謀遠慮,使這一持久的招商引資,雖然經歷了一波三折和諸多磨難,仍能不斷出現新的轉機,并進入目前快速推進的階段。
青島西海岸有著優越的發展石化工業的地理區位優勢和基礎資源條件,如何把這種地理和資源的優勢,在市場條件下進行優化配置,從戰略上推進這一產業的發展,同樣考驗著人們的智慧。
2001年的7月6日,青島港將自建的32座共計180萬立方米的原油儲罐及配套設施以12億元的價格轉讓給中石化,使這個全國儲存能力最大的儲罐群,成為中石化靈活調控油種、保證原油運輸和生產、增加原油儲備能力的重要基礎。
這一轉讓,因此開始提升了地方與中國石化行業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使石化基地的籌建由此出現了戰略性的轉機。
這一轉讓,從全國石化產業布局、發展的戰略來看,它不僅成為國家把青島作為原油戰略儲備基地的重要因素,也是青島成為國內重要石化基地的重要轉折因素。
從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這也是一個合理的、最優的選擇。原油戰略儲備能力的增強和以大型煉油項目為龍頭的石化基地的建設,不僅將使西海岸成為青島市和山東省一個新興的大型石化基地,為地方經濟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將使青島原有化工行業的資源諸如以石油加工、純堿、燒堿為主的基礎化學工業,以染料、涂料、海洋化工、海洋藥物產品為主的精細化學工業,以輪胎、運輸帶、膠管、新工藝炭黑、膠鞋為主的橡膠加工業等產業鏈得以優化,使這一行業從此有了充足的基本有機原料和合成材料,填補了這一方面產品結構的空缺,為原有的石化深加工和精細化工潛力的發揮,創造了極為有利的基礎條件。
圍繞這一項目展開的“以下游產業促進上游產業”思路的成功運作,也是產業發展戰略中的一種有益探索。近年來,為了給未來的上游煉油產品開辟足夠的出路,青島港醞釀并動工興建了液體化工碼頭。這座近期即將投入運行、一期建設5萬噸級泊位、年通過能力100萬噸,后期建設8萬噸級泊位、年吞吐能力230萬噸、能滿足目前最大液體化工船舶接卸的液體化工碼頭,不僅可滿足上游大量煉油產品的出口,而且在短期內可為進駐的下游化工企業保證原料的進口。與此同時,開發區大力引進石化下游產業,以形成一個有效的需求量,為大型煉油企業的進駐創造必要的條件。這一戰略,不僅有力地促進了下游石化產業鏈的加快形成,為大型煉油企業的進駐和運轉提供了有力的后續加工的保障,而且進一步強化了西海岸新城區原油、液體化工產品儲運能力和供電、供水及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的規模和能力,既為煉油項目節約了大量配套建設的資金,又促進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個可期待的春天
經濟發展的規律表明,油品生產的增速,必須達到GDP增速的一半,才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對此,我國目前仍有相當大的現實差距;同樣,基礎化工原料也有很大的缺口,如乙烯的社會需求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但目前國內每年600萬噸的生產能力,只能滿足需求量的一半,所以,大型煉油工程早一天投產,后續石化項目的盡快到位,無疑將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增加強大的動力,也必將為企業和地方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同時,從規模經濟的要求、產業聚集的規律,可以說,煉油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將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所以,要借此轉折性的機遇未雨綢繆,為未來煉油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化工園區上下游企業的布局和產業鏈的拉長,超前做好規劃,不僅為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消費不斷增長的需求做好長遠戰略準備,而且要以最優的布局和結構,實現最科學合理的產業群的聚集,創造出最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放眼世界,國際石化行業的發展也正在不斷地調整和進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石化專業區在產業規模做大的同時,正在醞釀建立信息技術網絡,使專業區內的企業能夠通過電子商務發展業務,以減少周轉時間和成本,吸引越來越多的公司不斷進入。與此同時,部分石化專業區,充分利用“自由港區”的條件,在發展石化加工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油品貿易,使當地成為世界油品貿易的中心,大大促進了當地物流業和航運業的發展。
青島西海岸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和發展物流的優越基礎,還有許多同類地區所不具備的發展自由港的條件,如何充分地利用這一有利的資源,實現石化產業效益的倍增,將是西海岸面臨的一個全新的課題。
醞釀多年的青島大型煉油項目的實施,符合國家產業的戰略發展方向,與國家正在進入工業化中期的重化工業階段相吻合,可謂生逢其時,驗證了青島這一產業發展戰略的正確。目前,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做好項目開工建設的所有準備。同樣,根據新的變化和新的信息,繼續做好近期和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迎接石化工業春天的到來,仍是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任務。本報記者本報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