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小門診遍地開花,癌癥也敢亂開刀!庇浾呓諒膹V州市幾家三甲醫院了解到,超過六成的直腸癌在小醫院誤診成痔瘡,資質不高的小門診亂切乳腺癌加劇擴散,任意增高患者險遭癱瘓,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專家呼吁,老百姓不要輕信江湖郎中傳言,看病應盡量選擇正規大醫院?漆t
生,同時建議主管部門大力整頓小門診不規范行醫現象。部分廣東省人大代表針對此類現象提交醫療技術準入管理立法議案,廣東省人大表示將進行調研可能納入立法計劃。
五亂個案
亂診斷 六成直腸癌當痔瘡治
將近60%的直腸癌病人被錯當成痔瘡,耽誤了最寶貴的治療時機!其實超過7成中低位直腸癌直接用指診就能判斷,但小門診醫生幾乎從來不用這種最簡易的檢查方式,往往大筆一揮就當作痔瘡。
家住廣州黃埔區的歐女士今年46歲,便血已有6年歷史。她開始在家門口的一家鎮級醫院門診治病,接診醫生簡單詢問了病情后就診斷為痔瘡,給歐女士開了幾劑軟膏,回家一涂果然立馬見效,但幾個星期后又反復發作。今年上半年,歐女士看到廣告介紹,到當地一家二級醫院小門診做痔瘡切除手術,做完后反而流血不止。歐女士急忙跑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用手指進行肛診,懷疑是直腸癌,后確診為中晚期,已經發生了淋巴結轉移。醫院為其進行了根治手術,目前還需繼續接受化療。
據暨大附一院普外一區的席主任醫師介紹,從歐女士的病癥判斷,她患直腸癌已有一年半。本月席醫生又接診了兩名70多歲的女患者,長期便血被當作痔瘡來治,發展到肛門已經堵住。老人確診為直腸癌后卻放棄了治療,最終會病變成腸梗阻不治死亡。
席醫生憂心忡忡地分析:“我去會診過的所有下級醫院的直腸癌病人,所有人都聲稱從來沒有醫生為其做過指診,聽病人描述出血癥狀就下診斷了!
中山一院胃腸外科副主任何裕隆教授稱,1/3的便血癥狀的直腸癌病人曾被當作濕熱疾病、痔瘡進行處理,治療無效時轉診多數已是晚期。據介紹,除了指診外,肛鏡檢查也能檢查中低位直腸癌,其檢查費用僅為15元/次。
亂開藥 天花亂墜炮制“乳瘡”
“乳瘡”、“乳核”這些莫須有的病名是一些江湖郎中的常用發明,天河區的一名40多歲的女病人劉某就這樣被騙了2年,花掉2萬多元。
劉女士最早發現自己的乳房下側有個綠豆大小的腫塊,偶爾會有些腫痛,看到天河區體育西路某門診“乳房腫塊用藥不開刀自然消失”的介紹后,上門求醫。門診醫生稱她患上了“乳瘡”,需要使用“獨家研制”的新藥,3個月為一個療程,要兩年才能完全治愈。
劉女士使用了其藥劑后,疼痛確實有所減緩,但是腫塊卻不見變小,今年已經長到直徑5厘米大小,到正規三甲醫院檢查時才發現乳腺癌已經發展到腋窩淋巴結轉移,必須馬上做手術,然后放化療。而她兩年來花了2萬元所服用的藥物,經專家鑒定,實質是一些控制內分泌的無害亦無用的藥物。
亂增高 術后流膿不止露白骨
一般正規醫院只對雙腿不等長的患者進行增高手術,不少夢想增高的人到民間小診所、江湖郎中和美容機構嘗試增高鞋墊、神奇生長素、打斷骨頭增高手術,結果嘗盡苦果,大醫院則成了收拾“爛攤子”的專業戶。
28歲的湘妹子小玉(化名)身高1.48米,她在白云區一家小型醫院花費7萬元接受了“打碎骨頭增高術”,個子噌噌長了12厘米,卻留下了足下垂的后遺癥,雙腳背不能靈活轉動,走樓梯時只能拖著挪。來到中山一院診斷后,醫生初步判斷小醫院給小玉做手術時可能是一次性拉得太長,腓總神經受牽拉又沒有很好地康復治療,出現了術后并發癥。
另一名來自中山的病人的遭遇更加不幸,去年的一場車禍過后他的左腿短了8厘米,在白云區的同一家醫院做完增高手術后,出現大面積皮膚潰爛傷口感染。當他來到中山一院求醫時,腿部的骨頭白森森地露在外面,皮膚短了好大一截。
該病人痛苦不堪地告訴潘教授,增高手術后不久就膿水流個不停,輾轉了多家大醫院也治不好。潘教授檢查后發現,病人患上了術后骨髓炎,大部分的抗生素對他都沒有效果。最致命的是,這名病人腿部有大量疤痕,根本不符合增高手術的條件,那家醫院竟然不顧病人的情況妄然動刀。
亂動手 魯莽醫生“摳”壞腫瘤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初期并不相信自己會得惡性腫瘤,為了省錢、圖方便,往往會先入小門診。有的魯莽醫生在切腫瘤時,竟然用手直接摳除,結果導致組織大面積壞死。
據了解,在普通門診進行乳腺腫塊切除,普通收費100多元,也有的門診會漫天要價升至五六百元,但如果入住三甲醫院住院部,起碼需要千元以上住院費用。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外科專家強調,如果是35歲以下的女性,尤其是青春期良性纖維瘤患者,可在小門診做切除手術;但最好是在手術后進行病理切片分析,這類檢查的費用不超過100元。專家指出,如果一定要選擇門診或者小醫院做乳腺腫塊切除,病人必須要求醫生按規范的無瘤原則進行,避免醫源性散播種植。乳腺癌切除手術切忌打局部麻醉劑,局麻容易壓迫微小癌灶轉移;腫瘤切除必須從外圍1~2厘米組織開始;接觸過腫瘤的設備不能碰觸其他部位,保護切源不要被腫瘤觸及。
亂開刀 百元開刀除癌留后患
“不留疤不切乳,輕輕松松為你解決乳腺癌煩惱”,這樣的廣告詞頻頻充斥在一些門診宣傳冊,記者了解到,這些可怕的謊言背后釀出了多出悲劇。
就職于天河區某技術研究單位的鄒女士,現年28歲,去年發現右乳下面長了顆花生米大小的腫塊,抱著僥幸心理來到一家醫院的門診部,要求做腫塊切除。“我想自己還很年輕,應該不會得癌,而且門診醫生也跟我說這是個小手術,很多人長了腫塊,一切就沒事。”鄒女士欣然花了100多塊錢,10多分鐘就拿掉了“小花生”。
為保險起見,她做了術后病理診斷,不料七天后卻接到噩耗:她的腫塊是惡性乳腺瘤。鄒女士找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魄笾,醫生告訴她:只能重新做全乳根治切除。主刀醫生切開門診手術傷口發現,因為首次切除不當,鄒女士的乳腺癌已經遭到破壞,癌細胞術后發生血性、淋巴轉移,必須進行長期化療。
“找非?漆t生的小門診做乳腺癌切除手術,百分百會損害腫瘤的完整性。一般醫生把腫瘤當作良性對待,為了手術方便,直接切腫物挖出來。但一旦是惡性腫瘤,這種做法就是在加劇癌細胞的擴散,惡性腫瘤的切除必須從周邊1~2厘米處動刀!濒叽蟾揭辉浩胀庖豢茖<蚁t生介紹。
人大聲音 廣東考慮立法管理醫療準入
醫院引進技術、人才、做何種手術都要受到監管
本報訊(記者
魏黎明)小醫院動輒給病人開顱、腎移植、心臟搭橋等,常常引起醫療糾紛。省人大代表陳怡霓認為,這是小醫院一哄而起不受限制地引進技術、人才而引發的后果之一,她建議對醫療技術準入管理進行立法。近日,省人大表示,正擬對這一情況進行調研,將可能納入立法計劃。
據介紹,廣東目前已通過行業自律的途徑,組織對開展心臟、肝臟和腎臟移植的醫療單位實行準入制度,而且還實施了準入評估。但一直沒有將該制度上升到法律、法規層面來約束,效力不大,個別拒不接受準入標準的醫療單位,甚至會質問有何法律依據,從而使這項工作幾乎無法奏效。
陳怡霓表示,市民對高質量的醫療保健需求日益增長,廣東在全國范圍內首先提出高難、新醫療技術準入管理有很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也只有這樣,才能保障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近日,省人大教科文衛委表示,對代表建議深表贊同,并表示對醫療技術實施準入制度是國際慣例。省人大教科文衛委認為,為規范醫療衛生技術準入制度,進一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制訂相應的政府規章或地方性法規,是有必要的。
據介紹,省人大擬組織有關部門并邀請有關專家先行調研,對醫療衛生技術的準入是否要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如何實行行業管理或由市場調節,以及對醫療機構的要求,對技術本身的標準等有關問題進行論證。再根據實際,就制定政府規章或立法提出意見,納入立法計劃。
庸醫害人不能再繼續下去
“小門診遍地開花,癌癥也敢亂開刀”,記者從廣東省幾家三甲醫院的多名醫生處了解到,超過六成的直腸癌在小醫院誤診成痔瘡,民間醫院任意增高險致癱瘓,資質不齊的小門診亂切乳腺癌加劇擴散,這些觸目驚心的事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詳見今日04版)。
看到這則來自醫院的調查報告,相信不少人會跟筆者一樣,既震驚又無奈。震驚是因為披露的問題是如此嚴重;無奈,則是因為這種問題由來已久,的確是我們的活生生的現實。筆者曾接觸過大量的惡性腫瘤病人,談起自己的病檢歷程,很少有人是一次就檢查出來的,大多是經過一次次誤診,問題嚴重了,才轉到正規大醫院診治。結果,寶貴的救治機會被一次次喪失,最后生命無可挽回。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直腸癌患者,因聽信一名江湖老中醫可根治癌癥的承諾,耗盡家財買其中藥服用,結果癌細胞擴散全身。到專業醫院時,已失去了治療意義。得知結果,他憤怒得像頭獅子,在病房中一遍遍地哀號:這到底是為什么?
如果把全國的癌癥病人誤診、錯誤治療問題進行一個統計,其比例之高,絕對嚇人,而這些問題大多就是出在各種小醫院。這里有診療手段問題,更多的則是庸醫只顧賺錢,胡治亂醫,甚至是為了牟利,故意欺騙病人。說一些小醫院庸醫誤人,恐怕還是太過仁慈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來說,他們是在間接殺人,是在謀財害命。令人擔憂的是:庸醫們即使是一次次間接地殺了人,病人們卻往往連向他們討個說法的可能都沒有,因為他們有著合法的行醫資格證!
問題在哪?當然是跟我們對小醫院超范圍、超能力診治監管不力有關。是時候對那些小醫院進行整治了。除了如專家建議的技術準入外,還必須實施重大醫療事故責任倒查制度,對違規醫院、庸醫加大打擊、處罰力度,讓他們不敢、也不能胡醫亂治,給老百姓一個安安心心看病的環境。臥槽馬
。ㄓ温 溫志勤 陳起坤 朱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