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亂“市”就要用重典!“誰制假就要讓他深陷牢獄,傾家蕩產。”在昨天召開的浙江省政協委員約談會暨重點提案辦理會上,副省長金德水針對浙江當前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拍案而起:“我也是一個消費者,現在也遇到了食品不敢買,買了不敢吃,吃了不放心的問題!”
自去年以來,浙江相繼發生或查處了一大批諸
如毒狗肉、毒火腿等食品違法大案,在震驚全國的劣質奶粉事件中,浙江也查獲了大批劣質奶粉原料和成品。
17部門合打重拳
問題:目前全省食品安全多頭管理,監管部門多、功能交叉、各部門職責分界不夠清晰,造成了都管又都不管的怪圈。
對策:省政府已原則同意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員會”,以統一協調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省、市、縣三級都要建立以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為主要形式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由當地政府領導任主任,食品藥品監管、衛生、工商、質監、公安等17個部門領導為成員。
同時,還將成立由各類專家組成的食品安全專家咨詢委員會,為食品安全委員會決策提供咨詢和智力支持。
舉報制假者有獎
問題:雖然現在老百姓談“食”色變,但制假者身邊的百姓卻態度冷漠。記者日前在紹興湖塘酒廠采訪時就發現,湖塘村村民對身邊的制假行為“如數家珍”,但就是沒人愿意舉報。
對策:在明晰了17個政府職能部門職責的同時,將工作重心從大城市下移到農村、鄉鎮和城鄉接合部,從源頭上治理。公布專門的食品安全舉報投訴電話,建立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以提高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的認識和積極性,增強消費者自身的保護意識。
再制假就傾家蕩產
問題:在以往的執法實踐中,不法廠家都被罰款了事,最多吊銷執照,對不法分子懲戒手段軟弱無力。只要沒有吃出人命,這些不法廠商換個地方還能重操舊業。
對策:建立和嚴格實行食品行業資格處罰制度,完善法規,違法違規人員除要受到法律制裁外,還可能會被剝奪今后一段時間、甚至終身從事食品行業工作的資格。對違法違章的行為該給予行政處罰的決不手軟,依法重判,讓他傾家蕩產;對觸犯刑法的案件,要堅決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其司法責任。而且將堅決糾正政府部門責任不到位,甚至錯位的情況,對地方保護主義和瀆職行為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更要嚴辦。(記者
岳德亮)
■新聞鏈接
近期被央視曝光的食品問題
●金華“毒火腿”事件。央視2003年11月《每周質量報告》揭露,金華有廠家生產火腿時用敵敵畏浸泡,連蒼蠅都不敢往前湊。
●蒼南“鄉巴佬”事件。央視2003年12月《每周質量報告》披露,蒼南縣有些鹵制雞腿、雞翅的廠家用工業染料制作。專家認為,這種不是食品級的色素、毒素會污染肉制品,食用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杭州龍井茶鉛超標。央視《新聞30分》2003年12月報道衛生部當天公布的今年全國茶葉衛生質量監督抽檢結果,被抽檢的124個樣品中有11份茶葉鉛項目指標不合格,其中有9份來自杭州。
●紹興湖塘酒廠摻水事件。央視2004年5月《每周質量報告》曝光,紹興湖塘酒廠可以容納14車黃酒的酒池里只倒入4車真正的黃酒,另外的就是自來水、酒精、甜蜜素等。也就是說,4車約700公斤的黃酒中加入的自來水超過了2000公斤。
●麗水用色素染綠碧螺春。2004年7月,央視經濟頻道記者在浙江松陽縣和遂昌縣的一些茶葉加工戶和茶葉市場里發現被加工銷售的“香茶”、“碧螺春”,基本上都用色素染色。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