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財報飆紅戰略變革初顯成效聯想CEO楊元慶:
“此時此刻,聯想更需要我”
不可太過關注短期業績
記者:如何評價聯想提交的戰略調整之后的第一份財務數字?

楊元慶:業績不僅符合管理層預期,而且超出了市場對我們的預期。
記者:在宣布戰略變革之后的一段時間,聯想的未來受到外界許多質疑。那么你如何看待聯想?
楊元慶:我認為,聯想是一間穩健、健康的企業。最近外界對我們有很多質疑,但許多批評明顯受到香港投資人很深的影響。我不得不坦率地指出一點,投資人的利益要保障,但他們一些批評太過關注短期業績。投資人的建議要聽,但不是每一句話、特別是僅僅注重短期利益的話都要聽。
記者:你認為該怎么處理公司長期發展和短期業績之間的關系?未來萬一再度出現下滑怎么辦?
楊元慶:我們不會只做短期的事情,只滿足于每個季度都給投資者好的交代。把現有的業務做到極致,新業務、未來的增長機會沒人去關注,這無異于殺雞取卵。聯想過去3年做了大量多元化和國際化的嘗試,雖然交了一些學費,但是在為投資人的長期利益做準備。
未來聯想依然有業績下降的時候,但我相信我們能夠很好地控制。但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管理團隊單純地只是為了滿足投資人的要求,放棄更長遠的核心競爭力的建設,放棄新的業務的投入。
“國際化不會冰封”
記者:相比國內華為、TCL、海爾等同樣優秀的公司在國際化上的嘗試,聯想現在有國際化的規劃嗎?
楊元慶:聯想目前的確沒有國際化的具體規劃,仍然處在探索和尋找機會的階段,但國際化不會冰封。我們的愿望依然是高科技、服務和國際化。
記者:聯想對非核心業務的處理顯得小心翼翼,以合資的方式將IT服務、FM365品牌“交予別人打理”。聯想的多元化會就此停頓嗎?
楊元慶:在專注的前提下,聯想通過有效處理非核心業務,虧損收窄,集團費用也開始下降。聯想依然會堅持向多元化發展,但首先是二元化。需要澄清的是,和亞信合作并不是完全剝離IT服務,而是聯想學到了更靈活的方式,以更靈活的機制發展IT服務這些C類業務,我們在這里面各伸進了一條腿,等到管理資源和財務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會騰出手來,以后也可以增持股份嘛。
“我愿為聯想付出更多”
記者:你考慮過聯想未來的難題嗎?
楊元慶(停頓):此時此刻,聯想更需要我;我愿意在此時此刻,為聯想付出更多。
中國加入WTO后,聯想和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都將面臨如何長遠發展的兩個“坎”:
在一個市場(中國)一個領域發展到極限之后,國內一些優秀企業發展的“天花板”已經顯現,下一步是多元化還是國際化?而“沼澤地”優勢消失后,中國市場上國際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較量日趨激烈,事實上已不再有國內企業國外企業的區別,是做一流企業還是二流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從優秀走向卓越的分水嶺。
特約編輯: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