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市場需求回升、國內市場快速增長等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取得可喜成績。商務部門認為,這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和執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結果,是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外商投資結構的結果。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5
229.7億美元,同比增長39.1%。其中,出口2580.8億美元,增長35.7%,進口2649億美元,增長42.6%。5月份開始扭轉前4個月連續逆差的局面,5、6月份分別實現貿易順差21億美元和18.4億美元。到今年6月,我國月度進出口已連續23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19個月的增速超過30%。
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我國進出口貿易結構不斷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幅分別達46.3%和60.9%,占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4.5%和27.4%;取消出口退稅的原油、木材、金屬礦砂等46類產品出口下降了10.8%;國內生產急需的能源、原材料、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進口增加較多;初級產品進口560.7億美元,增長65.9%,有力地緩解了國內部分資源性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
我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適度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統計顯示,上半年,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累計338.8億美元,同比增長11.99%。外商投資電子器件制造、專用設備制造、通用設備制造、軟件及計算機服務等高技術產業持續大幅增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幅依次為62.2%、68.1%、41.4%和74.4%。
目前,外商投資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已超過600家,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超過30家。電力行業吸收外資迅速增加,服務貿易領域吸收外資穩步推進,外商投資服務外包發展加速,鋼鐵、電解鋁、水泥、房地產行業外商實際投資得到有效遏制。東北老工業基地成為外商投資熱點區域。
據分析,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以下因素:
———從創造良好環境入手,促進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積極營造有利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環境,推動跨國公司把更高技術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環節轉移到我國。加大對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尤其是節能、環保產品的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擴大高新技術產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積極推進出口品牌戰略,加快培育自主品牌。
———以貫徹落實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為切入點,緩解了出口企業資金緊張狀況。配合財政、稅務部門加快出口退稅進度;積極促進地方及時足額安排好出口退稅資金,推動各地落實地方分擔出口退稅超基數部分的管理辦法和資金預算。上半年共清退了“老賬”1947億元,占清退任務的98.4%,辦理“新賬”退稅487億元。
———履行WTO承諾,新修訂的《對外貿易法》于今年7月10日正式實施。商務部《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同步實施,全面放開貿易權。
———按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有序改革進口管理體制。修訂了進口許可證管理目錄,使進口許可證管理商品由8種減少為5種。進一步降低了進口關稅,關稅稅率從11%下調為10.4%,放寬了進口準入條件。
———按照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合理調控、引導進口和外資。為了緩解國內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和適應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國內急需或短缺的原油、成品油、鋼材、鐵礦砂和糧食的進口,保證國內市場供應。與此同時,加強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投資過熱行業的監控,從嚴審批新的外商投資項目,并原則上不批準新企業從事氧化鋁加工貿易,高爾夫球場項目已完全停止。
———完善投資促進機制,有序擴大外商投資范圍,鼓勵外商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修訂《關于設立外商投資舉辦投資性公司的規定》,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性公司的經營范圍,完善了投資性公司稅收、外匯管理、設立財務公司等方面的規定。出臺《關于上市公司國有股向外國投資者及外商投資企業轉讓申報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完善了外商并購國內企業的政策。
———積極穩妥推進服務領域對外開放,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制定外商投資商業、廣告、國際海運、音像制品分銷、會展等領域的配套規章,使外商投資于服務貿易領域的法規規章擴大到近40個,做到規范透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為配合與港澳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實施,對25項服務貿易領域部門規章進行了修改或補充。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積極研究有關引資政策,支持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商務部門表示,下半年要繼續按照“果斷有力、適時適度、區別對待、注重實效”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好中央確定的各項宏觀調控措施。預計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將突破1萬億美元,增長20%以上。實際使用外資將保持在500億美元以上的規模。進出口貿易和利用外資將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新華社北京8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