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徐州8月12日電
(記者郁進東)陳慶師是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宗莊村二組農民。7年前,他拿出兩萬元入股當地的農村合作基金會。由于經營不善,這些年來,他不但沒拿到紅利,兩萬元股金也沒要回來。正當他以為這錢可能再也要不回來的時候,8月10日,賈汪區委、區政府組織的還賬小組卻將兩萬元股金和利息送到了他手
中。
賈汪區是江蘇省徐州市享受縣級管理職能和權限的區,農業和農業人口占相當大的比例,經濟在江蘇省欠發達。7、8年前,區供銷社、區農村合作基金會等單位,在當時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向全區老百姓借了不少錢。如修建206國道,向老百姓和機關干部少的每人借了30、50元,多的借了500元。全區這樣的借款或股金總規模近5000萬元,涉及80%老百姓的利益。由于借款單位經營不善,廣大群眾不但沒有拿到利息(紅利),很多連本金也沒拿到。欠錢的年頭久了,大多數群眾都認定這賬可能要不回來了。
去年9月,徐州市委調整了賈汪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新班子上任不久,就收到反映政府欠老百姓賬的人民來信。經調查,情況完全屬實。區委、區政府決定暫不建樓不修路,而是勒緊褲帶,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來償還老百姓的錢。去年4季度,區政府共籌集1000多萬元用于還賬。今年又計劃籌集2800萬元(約占全區年收入的20%)來兌付老百姓的欠款,并計劃5年內徹底還清欠賬。
賈汪區委書記夏文達說,欠賬還錢,本是天經地義的事。盡管這些舊賬不是本屆班子留下的,但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錢是其分內之事。”“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這錢不還,何談執政為民?”區長王天琦說,政府一年拿出20%的總收入用于還賬,壓力是巨大的,但群眾往往就是從這些具體的事來評價我們的工作,我們要塑造一個負責的政府、誠信的政府、法治的政府,首先必須還清老百姓的賬。
此間有關人士評價說,蓋高樓、修馬路是政績,抓發展上項目是政績,還老百姓的賬也是政績,而且是更可貴的政績,它體現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