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統計口徑所包含的長三角,跨越三大省市的74個市縣;而珠三角則只包括廣東境內的14個市縣。從行政區劃來說,根本不在同一可比層次
□從省與省之間的對比來看,廣東目前仍是全國當之無愧的出口老大
□數字的比較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盡科學。重要的是有關數據已對廣東的外貿發展敲響了警鐘
在中國的版圖上,長江與珠江如同兩條出海蛟龍,你追我趕、各領風騷,與京津唐環渤海地區共同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但近段時間,有關長三角與珠三角競爭實力尤其是外貿發展數據的對比引起了全國的廣泛關注,并引起了人們對中國當前兩大經濟帶發展后勁的爭論。那么,這些統計數字究竟可以告訴我們什么呢?如何客觀看待珠三角、長三角的發展態勢呢?
簡單的數字比較缺乏可比性
在商務部剛剛公布的今年1-7月份全國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統計中,長三角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已全面超過珠三角。在此之前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有關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統計數字表明,珠三角外貿進出口總值為692.8億美元,而長三角對應的數字為830.3億美元。再具體到出口來看,珠三角一季度出口352.5億美元,同比增長22.2%;進口340.3億美元,比增26.6%。而同期長三角的出口為401.7億美元,比增56.1%;進口428.5億美元,比增60%。正是這些數據,讓國內外不少經濟界人士都發出了“長三角外貿發展全面超越珠三角”的驚呼。廣東已經坐了18年的外貿出口頭把交椅是否已經動搖?
客觀地分析這些數字,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清各自的優劣勢,更清晰目前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發展現狀。目前的這種統計口徑所包含的長三角,主要包括上海,江蘇的南京、蘇州、鎮江、無錫、常州、南通、揚州、泰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舟山、寧波、嘉興、紹興,跨越三大省市15個城市74個市縣;而珠三角則包括廣東一省境內的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門、東莞、中山等7個城市和惠州、肇慶兩市的部分地區共14個市縣。從行政區劃來說,根本不在同一層次。
再是從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來看,長三角土地面積為9.96萬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為8300萬人;而珠三角是4.17萬平方公里上的4077萬人,長三角的土地面積和人口規模分別是珠三角地區的2.39倍和2.04倍。
因此,如果單從數量和規模來看,這種珠三角與長三角簡單的數字比較顯然缺乏可比性。從省與省之間的對比來看,廣東目前仍是全國當之無愧的出口老大,去年全年位居我國外貿出口第二的江蘇省只相當于廣東的38%。
長三角競爭實力不可等閑視之
正確認識這些數字,并不是強調廣東當前外貿發展的形勢多么樂觀。相反,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有著良好地理、產業、技術、人才優勢的長三角地區已經快馬趕上,并已對珠三角形成了強勁的挑戰。
從我們當前所處的國內外環境來看,外資進入中國的出發點已從利用國內的廉價勞動力,轉為占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而地處江海交匯、南北居中的長三角,已成為外資在中國新一輪投資中的理想落腳點。去年,廣東自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全國第一的位置讓給了江蘇省。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數量或者境外公司的數量,最能直接反映一個區域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目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以上海最多。有統計表明,已有180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在長三角設立辦事機構。
從統計數字分析,應該承認,目前長三角外貿發展各項指標的增速要高于珠三角,這表明其發展勢頭非常好;其次長三角一般貿易的出口要高于珠三角,表明長三角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較強,自營出口能力較強,而珠三角地區則有所滯后;三是長三角地區由于科技、人才、技術基礎較強,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潛力較大。
不同發展模式影響兩地經濟發展現狀
長三角與珠三角這種并駕齊驅、你追我趕的態勢,也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國家發改委外經貿研究所所長張燕生昨天(8月1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數字上看,長三角與珠三角仍然各有千秋,珠三角如果加上港澳地區,各項數據絕對會超過長三角。但他認為,這種數字的比較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盡科學。重要的是這些數據已對廣東的外貿發展敲響了警鐘。
張燕生表示,這種發展態勢與兩地的發展模式有關,珠三角的發展模式是建立在與港澳、東南亞地區緊密聯系的外向型經濟模式上,直接參與國際產業鏈的循環;而長三角的經濟發展模式則是開放型的經濟模式,既與亞歐及其他國際市場緊密聯系,又與國內市場緊密聯系,既滿足內需,也滿足外需。這兩種經濟發展模式決定了兩個地區現在的發展走向有所不同,但這兩種發展模式很難說孰優孰劣。
對于有分析認為廣東目前的外貿發展過分依賴港澳、造成產品與市場單一的說法,張燕生持不同態度。他表示,廣東的發展與香港密不可分,廣東不要把毗鄰港澳看成是過去時,而應該看成是未來時、將來時。廣東要尋求更大的發展,必須要用好香港這個優勢。今后,廣東還會面臨越來越多后起地區的競爭,因此在新形勢下,廣東必須與時俱進找準定位,并與港澳及周邊省區建立起新型的合作關系。要注重激發廣東內地的經濟活力和財富創造力,加快廣東加工貿易的升級轉型,強化粵港澳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
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是,“9+2”地區的合作當前正在華南地區如火如荼地展開,粵港澳地區的合作也在向縱深方面發展。另一方面,進入新世紀,廣東正努力實現新型工業化與打造世界制造業基地的有機結合,廣東投資環境競爭力和吸引力不斷增強,近年來,殼牌、本田、日產、豐田等世界知名的重化、汽車工業也紛紛落戶廣東。珠三角也在積攢能量迎接新一輪發展潮.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