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產資本要求整合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了。上周五,在“房地產整合開發時代來臨———對話土地資本”的峰會上,來自川內外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推出的開發項目和資金持有者希望與項目對接的心聲,已將整合愿望進行了充分的表述。
資源方:有“地盤”要資金
今年以來,央行緊縮
銀根的政策無疑牽動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神經”,拿到土地資源而缺乏開發資金的房地產企業并非個別。成都金港房地產開發公司老總在峰會上登臺發布信息稱,該公司在成都西郊二環路與三環路之間有一塊面積為200畝的地塊,擬以民營企業為主體,打造以餐飲項目為主要內容的商業街,金港公司以土地作價入股,要求對方以貨幣資金入股。
雖然沒有明說“缺錢”,但從其話語間可以看出,即使在建項目也因央行對房地產信貸資金的收縮而顯出“捉襟見肘”的窘態.
來自重慶、資陽、康定等地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也紛紛推出了儲備地塊,欲尋求合作者。
資金方:手頭有糧心不慌
已成功拿下成都頭號“爛尾樓”假日大廈的上海東渡集團負責人是攜帶著12億資金的投資計劃前來參加土地資本整合峰會的。這位姓杜的負責人稱,該集團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內開發房產項目2500—3000畝,其具體指向為:一是成都市中心現代化的時尚小戶型住宅;二是在成都衛星城開發規模較大的樓盤。
據了解,成都近幾個月來房地產新開工面積持續走低,其原因既有資金的不足,又有土地資源的匱乏。上周四在成都市國土局舉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上,作為純住宅用地的陜西街地塊,競然以627萬元/畝成交。該地塊獲得者國棟建設董事長王春鳴說,價格是高了一點,但總算手中有了可開發的項目了。
在此次土地資本整合峰會上,來自北京萬通地產股份有限公司的邱彤經理向記者感嘆道,成都的土地資源太緊張了,他說他們有意拿出幾億元在成都尋找房地產項目。
在溫江土地“擱淺”之后嘗到了手中無土地資源“苦頭”的華新國際,其副總經理付大偉先生稱,華新國際馬上可以投資1.5億元到合適的房地產項目中,而且后續追加投入也不成問題。因為在它的背后是上海實業集團和新加坡維信集團,關鍵要有好的土地資源等項目。
趨勢:資源整合“打伙求財”
成都置信率先提出了“房地產整合開發時代來臨”的觀點,并倡導了這樣一個公式:“資源+著名品牌+優秀團隊+優良資產+股權+投資效益=房地產聯合艦隊(真正股東)”。據悉,成都置信擬拿出200畝土地與有關投資者成立新公司一事,已有了眾多響應者。
按照置信的初步設計,新公司將按《公司法》規范運作;同股同權,股東參股控股均可,由權威第三方審計,財務公開透明;股權轉讓機制靈活。而新公司將開發多個優質合作項目,包括住宅、商鋪、酒店等。
在峰會上,置信公司的有關人士稱,他們倡導的是整合整個房地產“產業鏈”上的所有資源,因此,股權合作對象包括房地產開發商、建筑商、材料供應商、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和餐飲娛樂企業等,但要求每一位投資者入股資金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
其實,整合地產資源最關鍵的還是在于資金和土地資源兩個方面。四川省工商聯住宅產業商會一負責人認為,房地產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但融資渠道很單一,銀行一收緊銀根,立即就會顯得運作困難了,而上市融資又幾乎無望,因此走整合之路勢趨必然。“將眾多中小股東聯合起來開發,待條件成熟時,還可設立地產基金,基金的資金來源就是股金。”(作者:楊成萬)
特約編輯: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