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國土資源部出臺71號令,規定土地協議出讓必須在今年8月31日前辦理手續,“8·31”后土地全部實行公開交易。
政策一出,令地產商惴惴不安。
245宗土地最終過關
記者昨日輾轉拿到一份近日被京城地產商高度關注且還未公開的“過關”名單,為
了這份名單,一段時間以來不少開發商日日蹲守市國土局苦苦打探消息。這份名單可以視同繼今年3月17日和6月7日分兩批公布可以繼續協議出讓歷史遺留項目后的第三批,也是最終的一份名單。
按照北京市國土局上周發布的《北京市處理經營性用地歷史遺留問題的政策界定標準》,一共245宗土地得以在“8·31”大限前最終過關。這比先前業界估計的不到290宗減少了40宗左右。
著名項目名列其中
記者手中的這份名單的確囊括了不少知名項目:太平洋城、莊勝二期、北苑家園二期、萬科青青家園等。不難想象,過關項目的開發商在拿到這份名單時將會怎樣地長舒一口氣。同樣可以放下心的還有關注這些項目甚至已經決定購買的購房者。不過專家提醒,買房人在簽訂合同之前仍要仔細核對銷售證。
但記者注意到,一些此前已被開發商喊出來的即將推出的新項目卻并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中,比如南方北上的一家著名地產公司和京西一個大樓盤等,富力集團4月時曾公布還要在北京推出的天壇、白家莊、劉家窯項目,連占地面積、開盤價都規劃了,卻被“8·31”大限卡住了。
首席記者 張曉莉
●新聞分析
北京房產供給并不緊張
過關樓盤足夠賣5年
將第三份名單與前兩份名單匯總,大致可以勾勒出“8·31”之前北京協議出讓土地的整體情況。
從項目數量來看,一共有560宗土地過關。4月底,市國土局提交市政府的報告顯示,北京登記在冊的歷史遺留項目共1091宗,規劃建筑面積約2.02億平方米。如果按項目數測算,過關比例達51%。
但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認為,更準確的方法應該是按建筑面積測算。
目前,三批過關項目的建筑面積總量大致在1.3億平方米,其中四環外項目0.28億平方米,四環內項目1.027億平方米,過關比例已高達64%。但這樣測算的問題在于,4月底的匯總材料很可能已不包括第一份名單,該名單已在今年3月中旬公布。
盡管業內很愿意引用這樣一個具體的比例來引證各自的觀點,但對《標準》出臺后北京樓市供應量將減少并導致房價上漲一說,1.3億平方米的過關面積已很能說明問題——近年北京市每年的商品房銷售量大致在2000萬平方米左右,過關項目已經夠北京賣5年的。首席記者
張曉莉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