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安)美國的醫療費用極其昂貴,留學生平日有個頭疼腦熱的就吃點國內帶去的藥物,或者以當地藥房的免處方成藥來解決,而動輒上萬元的住院費則令人咋舌生畏。已婚學生對于要不要孩子這個問題,普遍抱著既向往又畏懼的矛盾心理。周圍的同學幾乎都比我們年長,不少夫婦三十出頭了也不敢貿然,可以說拮據
的生活是最嚴厲的計劃生育官員。
有一個星期日,室外是冰天雪地,家中電視正熱火朝天地播放美國的職業籃球全明星比賽。我在毫無預感中忽然覺得昏昏欲睡,竟中途打起盹來。當發現原來是懷孕的徵兆時,真令我們喜憂參半-----喜的是要升格作父母了,憂的當然是費用問題。此前,同宿舍一位留學生太太不幸遇到難產,由於其保險只能負擔順產的花費,她為避免開刀受了不少苦,孩子也跟著冒了很大的風險。而我根本沒有任何醫療保險,這將如何解決是好?
我們的難處被系里一位教授知道后,他真誠地安慰說:當年兒子出生時,他們也沒錢上醫院,竟是他在家親自為太太接生的。這位美國教授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不但將唯一的孩子送去非洲傳教,就連他家房子的外型都象座教堂。他推薦當地一家非營利機構為我作產檢,記得那位護士特意提及美國社會對墮胎的爭議,最后道別時小心翼翼地問:“你會保留這個孩子的,對嗎”?我實話告訴她:“對我們來說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上,宗教信仰并不是主要原因,關鍵還在於夫妻雙方對於彼此的信心!
說實話,這個女兒真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她不但漂亮聰慧而且乖巧可人,甚至趕在出生前兩個月為爸爸帶來了第一份專業工作,全家也因此有了雇主提供的醫療保險。后來曾有幾年由於美國經濟的不景氣,我們一度掙扎在失業困境之中,是女兒的歡聲笑語甚至調皮搗蛋,為清貧的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有位素昧平生的同胞竟一語道出真諦:“你們不窮,只是暫時缺一點錢而已”!確實,在異國他鄉擁有一個患難與共的完整家庭,更有在國內關注支持我們的親人和朋友,世上還有什么比這更為富有的?!
(特約編輯Reali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