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開幕不到一周,中國的新聞大戰也在與雅典賽事一道升溫。搜狐、新浪等奧運頻道的日點擊率紛紛過億,而各大門戶網站的奧運投入也將達到億元左右。據北京的稅務部門估算,奧運期間北京媒體廣告的收入將達6億元,預計各大媒體的奧運專題節目或欄目將實現稅收5000萬元。
編輯打地
鋪吃盒飯
記者在昨晚的采訪中獲悉,為了保證奧運頻道的質量,在前方同事發回報道后,各家門戶網站集中人力,公司內24小時燈火通明,不少網站編輯都在辦公桌下打起了地鋪,而快餐企業意外地獲取了大筆的訂單,連日來平均一家網站每頓飯就要訂四五十盒快餐。
在這一片繁忙景象的背后,網站的管理層在爭取廣告客戶的同時,期望能打造出自己的體育品牌。在奧運第五個比賽日,搜狐副總裁、總編輯李善友指著網站上“無緣8強!玫瑰凋零雅典;39分!姚明力擎男籃”的紅色標題向記者表示:“4年前人們在網上看奧運,可能只是一條條新聞的羅列;而4年后網絡新聞利用資源儲備,集體智慧,將雅典奧運會的新聞報道向深度化、專業化、人文化無限推進,搜狐本屆的奧運頻道追求的就是這個目標。”
體育也要講“思想”
與內地擁有獨家電視轉播權的央視分羹,網站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一天也不敢放松的李善友,給了搜狐奧運頻道一個突出“人文”和“思想”的定位,并祭出了思想奧運、數字奧運、視聽奧運等七種武器。比如“思想奧運”,除了常規的賽程報道、運動員報道之外,雅典人文風情、古希臘文化也占據了該網站很大的篇幅。這一點顯然與新浪有別。不過,這對于體育報道究竟是否恰當,還有待日后檢驗。
值得一提的是,搜狐拿出“數字奧運”的利器,設立的奧運資料庫被其他同行爭相拷貝。這是搜狐體育頻道從年初就開始籌備的。
而新浪網的“冠軍訪談”則成為新浪總編輯陳彤津津樂道的欄目。獲得奧運會首枚金牌的女槍手杜麗、跳水冠軍楊景輝等紛紛做客新浪聊天室,暢談獲獎心情。該欄目也成為很多上班族最關注的欄目之一。
網站流量紛紛過億
開賽后初步盤點戰果,面對電視、報紙、廣播對賽事的海量報道,搜狐、新浪、TOM在線、網易靠人氣、時差和特色已占得一席之地。記者昨天了解到,搜狐的奧運頻道瀏覽量過億,相當于平日里體育頻道點擊率的6倍。而在奧運會開幕首日,新浪的奧運合作頻道達到創紀錄的1.3億頁讀數(Pageview)。TOM在線也向記者披露,最近幾天其奧運頻道已經達到數千萬的瀏覽量,比平時更有力地提高了年輕網民的黏度。
商業客戶背后出牌
在火熱的報道內容背后,商業客戶悄然出牌。央視作為中國內地惟一一家購買電視報道權的電視臺,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只派出了5名工作人員,而到雅典奧運會已經派出了160多名工作人員,播出量達到1400小時,吸引了高露潔等眾多品牌重金贊助奧運欄目。
此外,聯想這次同時做了搜狐和網易奧運頻道的總冠名;聯通也同時投資了搜狐、央視等多家媒體,移動則成為新浪奧運頻道的總冠名商。此外,新浪把摩托羅拉、西鐵城等知名企業拉入懷抱。記者在搜狐的客戶名單中還看到了TCL、移動、阿爾卡特、阿迪達斯、創維等多家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奧運未結束,新聞大戰也未結束,巨大的瀏覽量每一天都是對網站服務器、技術以及采編人員耐力的多重考驗。“這是對門戶網站綜合實力的一次大檢閱。”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信報記者賀文華
責任編輯:孫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