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
家住成都城北某小區的袁先生夫婦今年終于攢夠了買車的錢,然而他們卻無法高興暢快地一圓這個“有車夢”。幾年前冷冷清清的小區停車場現在不僅車滿為患,過道上都擠滿車,就
連小區門外的幾條街都成了“汽車一條街”。每當黃昏降臨,歸巢的汽車像潮水般在大街小巷洶涌起來,占據了每寸可以停靠的空地。汽車改變生活,也讓停車矛盾猛然突兀起來。袁先生不知道有了愛車后,究竟把它停在哪里———停車,正成為許多像袁先生這樣的成都人心中難解之“癢”。
記不清是哪一夜,袁先生在陽臺上憑欄遠眺,一下子被樓下巨大的“露天停車場”所震驚。30多輛汽車橫七豎八地夜夜擠在小區門口,連奔馳、寶馬都照樣露宿街頭,任憑風吹雨淋。對于袁先生這樣渴望圓汽車夢的人而言,停還是不停,這是個難題。
我有家,愛車無家
案例1袁先生所在的這個小區建于2001年,在成都是比較新的小區了。共有500戶人家,地下車庫的車位大約有150個左右,相當于每三戶多人家才擁有一個車位。而實際情況是,現在這個小區不少人家都擁有兩三輛車,整個小區汽車擁有量已達到了平均每兩戶半一輛車。按照該小區的車位配置,大約有50輛車無家可歸。而且,可以預計隨著買車的人增多,這個數字會繼續擴大。
案例2市中心四圣祠北街梅花庭院的住戶劉小姐在拿到駕照沒多久就練成了泊車高手,她說:“都是小區里太難停車練出來的。”這個2000年竣工的小區有150多戶住戶,地下停車位30多個,因為不夠用,早就將一片綠化帶鏟成了露天停車位,可以停20多輛車,但現在又停不下了,每天晚上起碼有十幾輛車停在過道里,車鑰匙拿給保安,每天早上保安一輛輛地騰挪才能讓里面的車出去。
案例3住在桂王橋的韓女士夫婦到現在根本不敢買車,原因只有一個:院子里根本沒有停車的地方,連路邊都不行!她丈夫偶爾開公司的車,都是晚上開回公司停好后再步行十幾分鐘回去。“只有等再買了環境好點的房子才可能買車了”,她這樣盤算。
案例4外雙楠一小區的住戶胡先生最近跟小區的物管吵了好幾次了,原因很簡單,他交了100元/月的小區內地面停車費,可晚上回去車停不下了,保安讓他就停小區門外的路上。“我交的區內停車費,為什么要停外面,車丟了傷了誰負責啊?”胡先生當然不依。
三分之二的車無家可歸
這只是成都越來越嚴重的停車問題的幾個片段。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在成都市總人口達1044萬,而截至6月全市汽車數量已達130萬輛,相當于每8個人擁有一輛車。以戶均人口4個人計算,成都的戶均車位比應達到1:0.5。
但去年4月發布的《成都市城市交通規劃總報告》顯示,成都市有機動車停車場1340個,停車泊位供給總計11.65萬個,每100輛機動車僅擁有33個泊位,停車設施明顯供給小于需求,三分之二的車、80余萬輛“無家可歸”。何況,成都的汽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目前成都的私車量僅次于北京、廣州,成了名副其實的私家車“第三城”。但與“第三城”響亮的名頭越來越不配的,是車位供需矛盾的日趨尖銳。
熱賣樓盤車位也不多
戶均車位比達到1:0.5還是一個總體上的要求,如果從汽車集中在城區的現狀分析,車位比還應該提高,但這并不是一個容易達到的標準。根據一家房地產代理公司的統計,這兩年成都一些配置比較好的房產項目的車位配備情況如下:SOHO沸城總戶數574、車位200個,水漪裊銅總戶數500戶、車位350個,長富新城總戶數1500戶、車位600個,錦海國際3層商鋪加高層住宅共240戶、車位240多個,時代華章524戶、車位100個,蜀都花園2370戶、車位1600個,凱萊蒂景504戶、車位420個……
可以看出,一些熱賣的樓盤車位比也就是1:0.4左右,每10戶才有不到4個車位。
而這些,在小區中已經算配置很不錯的了。
實際上,更嚴重的情況出現在2000年以前竣工的小區。以前規劃部門對居民小區沒有建機動車場的強制性規劃要求,以至于很多“老小區”一般只保證建自行車車棚,根本沒有汽車位。大量的單位公房也是如此。而后來的一些商品房樓盤雖然開始有了停車場意識,但數量都很少,停車矛盾非常突出。
車多了停不下,一些物管公司干脆把綠化帶改成車位,這又引起了業主的強烈不滿。在2003年,成都市區有關小區物管的糾紛,相當部分都和停車場有關。
占道停車場之“癢”
王府井旁的華興街兩側過去一度是較為興旺的臨時占道停車場,但日前已被取消。與它一起取消的還包括主城區內30條道路的占道停車場。管理部門稱,由于違規設置的占道停車場給道路交通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城區新建道路和改擴建道路原則上將不再設置占道停車場(點)。成都市正在擬訂規范占道停車場設置的更詳盡措施,今后,設置占道停車場的要求將會提高。
包括規劃專家在內的許多市民對臨時停車場都頗有非議,認為它沒有體現城市“以人為本”而是“以車為本”,在設置之前缺乏足夠的論證。不過,交管部門稱設置臨時停車場均是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劃定的。這些停車場白天由交警所屬的協管隊管理,夜晚由駐地派出所管理,收費則根據市物價局核定的全市統一價:小汽車白天起價2元/1小時,超過1小時以上,每1小時加收1元;夜間按2元/4小時滾動收費。
據估計,全市現有占道停車場2000多個,雖然數量僅占全市停車場的百分之一二,但由于地處特殊,因此也殊為敏感。交警說,他們處于兩難,一方面商家要求停車再近點,另一方面市民則希望路再通一點,這個度很難把握。
停車場“弄痛”商場
住區停車難是一個方面,在商業和辦公中心,停車問題更為嚴重。作為車流量最多的公共場所之一,成都很多商場的停車場格外擁擠。由于一些商業樓盤建設較早,停車位的車位非常有限,現在正開始體會到迎面撲來的“停車之痛”。
成都人民百貨就對“商場停車難”深有感觸。人民百貨重新開業時,為吸引更多人氣,公司曾將商場背后的大型露天停車場改造成了一個“特賣場”,結果,卻意外地發現,他們失去了一批開車前來購物的顧客。因此,“特賣場”運行了很短一段時間后,又不得不變回停車場。如今商場的停車場經常掛出“車滿”招牌,收費員透露說,到這里停車一半以上都是商場的消費者。一位拎著大包小包的消費者也說:“如果一個商場沒有停車場,我不會在這里買這么多的東西。”
目前成都商業區域的停車配備仍然偏少:成都人民百貨2萬余平方米有30個車位;太平洋百貨春熙店1.8萬平方米營業面積未配備一個車位;成都百貨大樓近2萬營業面積沒有配備停車位;蘇寧電器西大街店1.2萬平方米營業面積配有90個車位;王府井百貨2.8萬平方米配有351個車位;摩爾百盛3.3萬平方米有400個車位;伊藤洋華堂春熙店1.2萬平方米有200個車位,雙楠店2萬平方米有470個車位。
成都市貿易與糧食局有關人士說,目前停車場已經成為商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停車難甚至影響了一些大商場的營業額。成都百貨大樓目前基本上沒有對外開放的停車位,就連供貨商的汽車送貨都顯得十分擁擠。為此大樓已決定將現有的大樓推倒重建,在新規劃的圖紙中,大樓計劃地下將建3層,其中有兩層將用于停車。
成都停車難 “禁停風波”
其實,車位緊張的問題存在已久,有關車位的爭論和糾紛這一年常常見諸于報端,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變得如此火藥味十足。
不久前,成都市城南某小區發生了這樣的尷尬一幕:物管公司因為和小區的業主在停車費上未達成一致意見,索性關掉地下停車庫的門,業主汽車不能進入,整個小區一片混亂。
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場停車危機?據該小區業主介紹,他們小區的地下停車庫在開發商賣房的時候就沒有對外賣,一直采取業主租賃的形式停車。停車費是每個季度收一次,物管公司是開發商的。今年6月底,二季度快要完了,物管公司就提高地下停車庫的租賃價格,原來是一個車位200元一個月,現在物管公司提到300元一個月,大多數業主就不同意這個價格,認為成都市許多高檔的小區地下停車位都沒有300元一個月,何況他們的小區還只是一個普通小區。為此,雙方多次發生爭執,物管公司一怒之下竟關掉了地下停車庫。
去年,成都好幾個小區都發生了這樣的故事:由于停車場出租收益太低,擁有產權的開發商想出售車位,住戶嫌貴不愿意買,但開發商要賣給小區外的人,住戶也不干。沖突就這樣產生了。
這樣尖銳的矛盾沖突是幾敗俱傷的,但類似的停車沖突在成都許多住宅小區都時有發生。停車難已成為市民生活中不可小覷的一道陰影。
成都停車難 現場調查
地點:城守街—春禧大廈地下停車場 時間:8月9日下午3:30
“專場”冷清“壩壩”熱
記者在現場看到,臨時“壩壩”停車場內外交困:出口入口二合一的大門口,里面的車輛不是忙著見縫插針找車位就是忙著從擁擠的車陣里抽身而出;門外的街道則被進出于停車場的車輛以及路過的車輛堵了個嚴嚴實實。這個總共只有200多車位的“壩壩”里,一個小時內就涌入了105輛汽車。
這個臨時“壩壩”條件極其簡陋。條件雖不好,價格卻很誘人:晚8點前3元就可以停一天,超低價可能正是吸引如此多汽車前來的直接原因。王府井商場的地下停車場與華興街臨時“壩壩”停車場同樣是如此的冰火兩重天。
臨時“壩壩”的火爆鮮明地對比專業停車場的冷清。位于伊藤洋華堂附近的春禧大廈地下停車場內,車影稀疏。時值購物高峰的周末,這個有140多個車位、并且還有先進的機械起降裝置的停車場里居然只停放了不到10輛汽車。
地點:鹽市口 時間:8月10日下午2:00
地面火爆地下冷清
鹽市口廣場的地面停車場入口顯眼位置懸掛有營業性停車標志和物價部門統一監制的標價牌,4元起價,1小時后將加收2元/小時。進進出出,每分鐘都有2-4輛車進場,而在其規劃的停車區域內,只要有空間就有汽車“見縫插針”,整個停車場基本上處于滿負荷狀態。
而其旁邊的一個大型地下停車場,盡管同處蓉城最繁華商業區,價格也相同,但停車率卻大不如前。在地上停車場,只要有一輛開走,估計1-2分鐘內便有汽車去填補這個空缺,幾乎看不到什么空位;而在地下,則會發現較高的“空位率”。一位王姓車主說,他平時很少進地下停車場停車,價格普遍偏高不說,而且地下停車極不方便。
地點:科華北路 時間:8月9日下午6:00
人行道滿了才去停車場
這條路靠川大西門以北的路段餐廳云集。正是吃飯時間,遠遠就可看到各色各樣的豪華汽車停滿了店鋪前的人行道。一家餐廳的泊車員說,就算不是就餐時間,依然有車停放在此。
實際上,這條并不算長的路上,就有5家停車場。據科華北路停車場的文師傅與名仕保齡球館旁停車場的謝師傅說,他們各自只有30個車位,但餐館總是先把自己門口的人行道停滿了,才會把車停到他們的停車場。由于占道停車很方便,他們并不算很大的停車場通常到了晚上9點左右才會基本停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