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庫現金入市前奏,財政部將在四季度發行短期國債以解決現券不足
8月22日,財政部公布了提前贖回部分國債的招標結果:經投標確定的三期國債提前兌付總量共計101.36億元。這是財政部首次以市場化方式贖回國債。
此次提前贖回的三期國債均為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上市品種,分別為2001年
記賬式(十六期)國債、2002年記賬式(十六期)國債和2003年記賬式(十二期)國債。這三期國債將集中在今年12月到期,發行總量886億元。此次以招標方式提前兌付國債的面值總額暫為101.36億元人民幣,占886億元發行總額的11.43%。
根據招標結果,原始期限3年、總額為263.53億元的2001年記賬式(十六期)國債,本次提前兌付總量為31.47億元,加權平均投標價格101.787元,參考收益率2.2545%。期限2年、總額為368.1億元的2002年記賬式(十六期)國債,提前兌付總量為42.32億元,加權平均投標價格101.605元,參考收益率2.2493%。2003年記賬式(十二期)國債發行總額255億元,本次提前兌付量27.57億元,加權平均投標價格99.34元,參考收益率2.2877%。
對于本次提前贖回操作,財政部的解釋是,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結合今年年底國債到期較為集中的情況,財政部決定提前兌付年內到期部分國債。提前兌付首選在銀行間市場,則是因為銀行間市場成員主要是機構投資者,便于通過招標方式合理定價,價格確定過程對市場價格的影響也較小。在銀行間債市操作不涉及個人投資者,操作相對簡單。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財政部利用國庫資金以提前贖回的方式介入市場,是“國庫現金管理”的初步嘗試。去年年底,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曾透露,一種新的國債操作方式———國庫現金管理方式正在推進。如順利實現,不僅可提高國庫資金的收益,也有助于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形成,并提高金融市場的流動性。
財政部昨天發布公告,決定發行面值總金額為372.9億元的2004年記賬式(七期)國債。按照以往慣例,繳款時間應安排在8月30日(星期一),本次贖回操作的資金清算時間安排在8月27日(星期六)。從時間安排上,不難看出財政部煞費苦心:與國債發行繳款時間銜接較好,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贖回操作,同時也有利于增加7年期國債的資金來源,便于投資者進行資產管理。
由于贖回這些債券后可能導致的市場現券不足,進而有可能影響銀行資產流動性,據有關報道,在日前舉行的“提前兌付年內到期國債操作方案”網上會議上,財政部有關人士曾表示,贖回這3只國債后,財政部將考慮在第四季度選擇發行一年期以內的短期國債。(記者
齊雁冰)
■背景資料
提前兌付或贖回未到期國債是國際上廣泛采用的一種政府債務管理和現金管理工具。提前贖回國債主要分三種情況。一是通過贖回二級市場上流動性差的國債,促進基準利率國債的發行,改善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二是可以熨平償債高峰,減輕發行人面臨的再融資風險;三是可以充分利用閑置的資金、剔除小額債券等等。同時,國外在實行國債提前兌付時,其定價方法通常采用由國債一級自營商或做市商進行競爭性招標的方法進行。
特約編輯:舒薇霓
|